暨南大学药物分析研究中心2025-2026年招聘启事
一、中心简介
暨南大学药物分析研究中心,长期围绕恶性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病毒流行性疾病等的新药研发和临床诊疗一体化需求,通过仿生模拟特异性的体内分子识别过程,开发了一系列色谱分离新材料、仿生识别分析新系统、微纳流液质分析新平台、高敏生物传感器和活体成像技术,应用于抗体及其偶联药物研发与命运分析、重大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诊断及实时跟踪以及天然产物中活性分子的高通量高内涵筛选,并取得系列成果,助力于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中心已建有以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国家高端外国专家团队为学科带头人的国际化药物分析研究队伍,包含教授11名(含外国专家8人)、副教授6名、博士后3名,在读博硕士研究生40余人,并已培养毕业研究生和本科生100余人,现分布全国各大高校、医院和企业开展创新药物研发工作。
近十年,中心共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基金等项目40多项,总经费超过3000万元;中心教师获得2022年中国政府友谊奖、2023年广东省科技合作奖、2021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荣誉;并在Nat. Commun., Angew. Chem. Int. Ed., Adv. Funct. Mater., Anal. Chem., Chem. Eng. J.,等高水平期刊发表SCI研究论文200多篇,获批建有广东省抗体药物质量控制与临床评价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抗体药物质量评价关键技术及管理体系研究科技创新团队、广东省肿瘤精准药物发现和诊疗分析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
研究中心也是广东省药学会生物医药分析专业委员会的主委单位(2019年)、2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PBA 2016)、第十一届全国药物分析大会(2022年)、3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PBA 2025,与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合办)和3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lectro- and Liquid-Phase Separation Techniques(ITP 2026)的承办单位,并积极与比利时鲁汶大学、列日大学、荷兰格罗宁根大学、西班牙阿尔卡拉大学等欧洲高校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获批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博士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助力于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和高端人才培养。
二、招聘方向、要求与待遇(长期有效)
1.高层次教学科研人员(正式教职),优先方向:
a. 抗体偶联药物研发与体内命运分析;
b. 生物成像与诊疗一体化;
c. 创新核药、mRNA治疗、细胞治疗及相关领域;
d. 人工智能、类器官、生物材料在生物药物研发中的应用等相关领域。
应聘者在生物药物研发、药学、分析化学、化学生物学、材料学等领域有扎实的研究基础,并具有博士后研究经历且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符合暨南大学第四层次(教授、副教授等,并可认定为博士或硕士生导师)人才引进要求。按暨南大学人才引进实施办法提供有竞争力的待遇,并全力支持入选者申请省部级、国家级人才项目,以及符合条件的海外入选者申请广东省优青、国家海外优青等人才项目。
2. 博士后研究人员,方向不限,具有自由科研发展方向选择权;
a.进入暨南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年薪:税前32万/年;
b.与暨南大学附属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联合培养,年薪:税前35-45万/年;
c.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联合培养,年薪:税前45万/年以上;
d.其他待遇:享受学校公费医疗待遇,学校附属三甲医院年度体检和高水准的医疗保障服务;子女可直接入读学校附属幼儿园、小学和中学,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在站期间可参评高级职称,单独评审;学校提供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和工作平台,全方位支持博士后申报各类科研项目;学校接收博士后及其子女落户广州,享受一线城市配套资源和发展机会。
三、博士后合作导师介绍
江正瑾教授,博士生导师,暨南大学药学院副院长,药物分析研究中心主任,药物分析学科带头人,暨南英才计划“领军人才”,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获得者,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药物分析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药学会生物医药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PBA委员会常务委员,长期从事生物药物分析新技术新方法及分离科学理论的研究。现已主持包括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内的20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TrAC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Analytical Chemistry,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等国际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180多篇SCI论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160多篇。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做特邀报告30多次,获批国家发明专利21项,承建广东省抗体药物质量控制与临床评价重点实验室;现担任药物分析SCI权威期刊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副主编,Frontier in Analytical Science 副主编,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和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客座编辑,20余本SCI或核心期刊编委,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优秀教学成果奖。
王启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王宽诚青年学者,暨南英才计划杰出青年,药物分析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抗体药物质量控制与临床评价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药物分析技术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药学会生物医药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抗体及其偶联药物时空命运分析新技术新方法研究,至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65篇;申请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及省部级、市级、校级等各类项目10多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30多名,参编教育部十四五规划教材等3部,荣获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应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做邀请报告40多次;入选广东省“博士博士后100名创新人物”,“广东省优秀博士生”、APSB和JPA优秀青年编委等。同时担任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药物分析技术分会常务委员、单克隆抗体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联中药分析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肿瘤精准药物发现和诊疗分析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抗体药物质量评价关键技术及管理体系研究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国际PBA2025年会秘书长;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客座编辑、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编委、10余本SCI期刊青年编委。
四、联系方式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兴业大道东855号暨南大学番禺校区药学院
联系人:王老师
邮箱:qiqinxtu@163.com
邮件主题注明:简历请以“应聘类型+本人姓名”格式命名。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