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阅读海量文献汲取前人智慧,制定实验方案,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完成实验全流程,思考出最优解,创造新的化学品和材料。这正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罗毅、江俊团队的作品。...
在团队学术带头人刘久荣教授的悉心指导下,王凤龙教授小组在光辅助CO2催化加氢催化材料研制方面取得系列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刘国生课题组发展了首例钯催化内烯烃的不对称迁移双氧化(ARD)反应,基于配体对反应动力学的调控,首次实现了内烯烃的高区域选择性官能团化反应...
为促进高校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吸引优秀青年学子走进南大并深入了解化学化工学院,同时助力南大选拔对化学、化工及相关交叉学科有浓厚兴趣、具有培养潜质的优秀学生,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拟于2023年7月5日至7...
本次研讨会由Organic Materials咨询委员会成员Max von Delius(德国)主持,特邀Maria Eugenia Pérez-Ojeda Rodriguez(德国)、厦门大学化学化...
常规实验观察高度依赖人的体力和经验,而基于AI算法的无人实验将颠覆这一切。比如这条由上海科学家研发的AI化学实验线犹如一位“机器化学家”,让人类专家告别简单劳动,将智力集中于最前沿的创新探索。而这种“...
根据《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条例》,经同行评议和专家集中审议,并经中国化学会奖励工作委员会决议,决定授予福州大学陈秋水等10位优秀青年化学工作者“2022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近日,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余金权课题组报道了钯催化,双齿酰胺-吡啶酮配体促进的羧酸中两个相邻的亚甲基单元双C-H活化,通过仅涉及s键,...
北京时间5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前瞻交叉研究中心钱小石教授在Science上发表题为“Fluoropolymer Ferroelectrics: Multifunctional Pl...
天津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近日公布了天津市2022年优秀青年研究生指导教师名单,天津大学化工学院范晓彬教授在2022年度天津市优秀青年研究生教师评选中获评“天津市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
5月12日,以“Three-dimensional inhomogeneity of zeolit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revealed by electron pt...
四川大学冯小明院士和董顺喜教授团队设计合成了一类新型氮杂环亚胺稀土烷基配合物,成功实现了烷基吡啶对烯烃的直接CH加成反应。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系列手性氮杂环亚胺配体及其稀土配合物,并将其用于2,6-二...
近日,江南大学刘小浩教授团队在设计构建纳米“蓄水”膜反应器稳定结构封装的“双钯位点”应用于二氧化碳热催化连续流一步高效稳定制乙醇的研究工作中取得里程碑式突破,这一成果近期以题为“Rationally ...
公众科学日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品牌科普活动。今年的公众科学日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包含大咖讲座、大型实验秀、UP主分享报告、航天主题展、未来主题展、科幻主题沙龙、国家重点实验室探访...
青岛科技大学化学院有这样一位老师:他每天早早到达实验室,直到深夜才离开,他的日历里没有工作日、节假日、寒暑假之分;他酷爱化学,从高中到大学,从硕士到博士,从博士后到现在,化学始终是他生活中最亲密的“朋...
最近,清华大学化学系的王梅祥教授和佟硕副教授在扩展型环带烃的合成取得突破性进展,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 e202302646)杂志上。...
中国化学会生命化学成就奖获奖者(1名):吴毓林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国化学会生命化学青年创新奖获奖者(2名):王欢 教授(南京大学)、邹鹏 研究员(北京大学)...
刘志博,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北大-清华生命联合中心研究员,昌平实验室领衔科学家,北京大学应用化学系副主任。...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Neil K. Garg课题组发展了首例原位产生的π-烯丙基钯络合物与高活性环状联烯中间体的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