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脑海里会直接出现一系列名词:H谱、C谱、超导磁体、液氦等等。不过这些都是核磁共振的应用和必要条件,技术原理又是什么?接下来,带大家来认识下核磁共振波谱。
核磁共振波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NMR),是研究原子核对射频辐射的吸收的方法;可以对各种有机和无机物的结构进行定性分析,亦可进行定量分析。
NMR研究对象是具有自旋现象的原子核。具有自旋的原子核可产生磁矩,在外加磁场中,原子核能级发生裂分,磁矩共2I+1种取向(I为自旋量子数)。I为1/2的原子核的核电荷分布均匀,是NMR的主要研究对象,如H/C/F/P等等。低能态原子核吸收射频辐射后可进行能级跃迁,当由激发态跃迁至基态时,可产生FID自由衰减信号,经傅里叶变换后,便是我们常说的H谱、C谱等等。
传统核磁共振技术采用超导磁场,将超导材料线圈浸泡在液氦(-269℃)内,使其处于超导状态。虽然核磁共振仪器可以带来非常好的使用效果,但是也需要常年累月的消耗液氦,不仅致使用户的维护费用很高,而且一旦供应不及时,还会带来失超的风险。失超除了损害仪器外,还会带来更高的经济损失。另外,传统核磁共振仪器需要严苛的实验条件,如恒温、恒湿、极小的震动影响(常安置于一楼或地下室),单独实验室和磁场屏蔽装置。更令人担心的是,美国作为液氦的主要产出国,更是早早将液氦作为战略储备资源限产。
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等领域。作为传统动辄几百兆赫兹的大型核磁共振波谱仪系统的补充,小型无液氦核磁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实验室接纳并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广大科研工作者了解上述小型无液氦核磁共振波谱技术,本次报告,我们会介绍广受好评的60M和90M两款无液氦核磁共振波谱测试应用,凭借测量数据可靠、精度高、可测核子丰富、快速测样、随时使用、实验室要求低、无需液氦、维护简单、采购成本低等特点,帮助国内外很多高校开展了J Am Chem Soc; J Med Chem;Macromolecules等顶级化学类期刊的重要研究成果。
本报告将从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与现状开始,讲述小型无液氦核磁技术兴起的重要性和前景,并介绍小型无液氦核磁共振波谱仪的工作原理和实验应用,包括样品各种核子的一维和二维谱图及样品制备等。最后,结合高水平期刊的科研工作与成熟的应用案例,重点介绍这几年小型无液氦核磁在化学等领域内的广泛应用。1H, 13C,19F, 31P, 19Si, 23Na, 59Co…谱如何来测?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主讲人介绍]
主讲人: 暴永康
暴永康,Quantum Design中国子公司高级产品经理。硕士研究生,科研背景为核磁共振相关领域。目前负责无液氦核磁共振波谱仪的技术支持和销售推广工作,对无液氦核磁共振波谱仪的技术及应用积累了多年丰富经验。
[报告时间]
2020年04月23日 14:00-15:00
[直播好礼]
看直播赢好礼,更多大奖:蓝牙运动手环、智能测温水杯、多功能数据线... ...
点击上方小程序报名后
扫描下方二维码入群
活动时间:2020-04-02至2020-04-23
活动地点:微信群/网页直播
限制人数:50人
剩余名额:14人
报名截止时间:2020-04-23
活动票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