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学王怀民研究团队使用设计的多肽分子,通过控制多肽分子组装的形式,实现了功能多肽分子在细胞内的可控聚合。该工作首次提出通过分子刹车片控制化学分子在体内的可控精准组装,整合了酸催化水解和酶诱导自组...
2021年11月12日,国际著名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同期在线发表了西北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陈凯杰教授和张健教授团队的研究论文,分别题为“One-step ...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通过模拟光合作用,即植物用来生产糖分的光驱动过程,设计了一种可以吸收光并用光来驱动各种化学反应的新型光催化剂。该研究成果15日发表在《化学》杂志上。...
11月15日《自然·通讯》杂志在线刊发了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谭必恩教授研究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固载型共价三嗪框架薄膜高效光催化水分解产氢”。该文阐述了谭必恩教授团队在共价三嗪框架薄膜制备方面的最新...
刺激响应性水凝胶不仅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还可以感知外界刺激并做出响应,使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刺激响应性水凝胶依然存在机械性能差,响应性单一等缺点。因制备一种机械性能优异,多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姜桂元教授团队联合德国莱布尼兹催化研究所Evgenii V. Kondratenko教授团队、焦海军教授团队,山西大学及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等科研机构合作者,...
近日,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李峰教授发表关于CRISPR分析诊断技术的论文,系统综述了CRISPR技术在分析方法开发与分子诊断中的应用。...
近日,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刘震教授团队报道了一种称为基于反向微乳液的可控表面印迹(ROSIC)的新方法,不仅能对各种纳米材料表面进行仿生分子识别功能化,也能制备无核的分子印迹纳米球,所得材料具有优异的...
继2021年9月联合华为云发布蛋白质多序列比对开源数据集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昌平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高毅勤课题组在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再次取得...
近期,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化工分院智能制造团队谢涛教授、吴晶军助理研究员联合浙江大学化工学院赵骞教授、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宋吉舟教授开创性地提出了以软物质水凝胶作为分离界面,利用该界面在厚度方向上能产生...
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赵军锋教授团队聚焦化学与生命科学前沿交叉研究领域,在多肽化学合成与精准修饰上取得了原创性、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在化学加网2021中国医药&精细化工产业项目交流暨青年企业家科学家...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微雪教授所领导的理论与计算催化团队经过八年攻关,提出并建立了界面作用调控纳米催化剂生长动力学理论和双功能载体高通量筛选策略,为理性设计和筛选稳定的抗烧结纳米催化剂提供了参考。研...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郭旭岗课题组在有机半导体n-型掺杂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发现了高效的催化掺杂方法,相关成果以“Transition metal catalysed molecul...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郭旭岗课题组在有机半导体n-型掺杂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发现了高效的催化掺杂方法,相关成果以“Transition metal catalysed molecul...
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和清华大学王大中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46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
河南农业大学安万凯研究小组近期在有机多孔光催化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 “s-Tetrazine-functionalized hyper-crosslinked polymers for effi...
10月30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获悉,经过多年研究攻关,我国科学家突破了自然光合固碳、固氮系统利用太阳能、反应速度缓慢的局限,突破了天然蛋白质植物合成的时空限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从一氧化碳...
最近,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张纯喜团队攻克含稀土离子仿生OEC的合成难题,首次制备出稳定的含稀土离子Mn4YO4-簇合物和Mn4GdO4-簇合物。相关研究成果于2021年10月13日在线发表在J. Am...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潘建伟、朱晓波、彭承志等组成的研究团队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合作,构建了66比特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二号”,实现了对“量子随机线路取样...
《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近日以研究性论文(Research 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付磊教授和曾梦琪副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