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场效应晶体管在实现低成本、大面积、轻质的下一代电子器件如皮肤/可穿戴电子器件、柔性显示器、射频识别标签和智能传感器等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
化学所王星团队在可控双交联高强水凝胶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dv. Sci. 2023, 10, 2206242,论文第一作者为窦雪宇博士,通讯作者为化学所王星副研究员和南方科技大学吴德成...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部生物分子高效分离与表征研究组(1810组)张丽华研究员团队研制了一种基于糖苷键的质谱可碎裂型交联剂,显著地提高了交联信息的检索通量和鉴定准确度,同时具有...
最近,北京大学化学学院余志祥课题组发现烯-烯酮亚胺正离子的分子内[2+2]环加成反应存在以上三种选择性控制模式。...
近日,南京大学贾叙东教授、张秋红副教授团队和汪蓉教授团队合作,将四重氢键和聚轮烷同时引入到聚氨酯弹性体中,利用动态四重氢键作用和聚轮烷的滑环效应成功制备了具有高韧性(77.3 MJ/m3) 和室温自修...
近日,南科大李闯创团队在顶级综述性期刊《Chemical Reviews》上发表了题为“Strategies and Lessons Learned from Total Synthesis of T...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副教授何川团队在不对称催化构筑硼手性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不对称催化合成硼手性BODIPYs(Catalytic Enantioselective Synthesis ...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陈椰林课题组长期从事阿尔兹海默症致病机理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近日该课题组在《Neuron》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Differential and substrate...
化学所肖海华课题组在超声还原四价铂类药物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 2023, e202301074,论文第一作者为博士生梁刚豪,通讯作者为德国...
近日,中山大学化学学院陈小明/张杰鹏/周东东团队进一步拓展了门控吸附行为的定义,提出了客体主导的门控吸附概念(传统门控概念只考虑主体柔性)。...
近日,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rick M. Carreira课题组首次报道了复杂天然产物(+)-Pedrolide的对映选择性全合成,这是一种Tigliane衍生的二萜,具有全新的5-5-6-6-3碳骨...
近日,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奥斯汀分校Michael J. Krische课题组首次报道了一种金属催化一级醇或醛的氧化炔基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α,β-乙炔基酮(炔酮)衍生物。氘代实验表明,反应涉及一种新...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和化学物理系曾杰教授研究团队利用氢缓释效应结合选择性萃取,实现了用一氧化碳和水直接制备重质烯烃。相关成果以“Directsynthesis of e...
中科院天然产物有机合成化学重点实验室何智涛课题组致力于不对称催化合成和活性小分子修饰等领域。近期,该课题组在Angew. Chem. Int. Ed. 上在线发表了题为 “Ligand-Dictate...
近日,上海有机所刘文课题组在富硫细菌环肽的生物合成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发表(DOI:10.1021/j...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刘心元团队报道了一种Cu(I)-催化酰基自由基的对映选择性去对称化C-O键偶联反应。同时,该反应可与多种(杂)芳基醛和烷基醛兼容,并且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醇底物也能够顺利进行反应,合成...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刘心元团队报道了铜/手性三齿阴离子配体催化烷基胺的立体汇聚式N-烷基化反应,该方法可以在温和的条件下将各种工业原料胺、含胺药物分子甚至氨直接一步转化为非天然手性α-氨基酸衍生物,具有...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廖苍松团队与郑明月团队合作,设计并构建了一种基于C1延长策略的三酶级联反应和工程大肠杆菌,以苯甲醛类化合物和甘氨酸为原料,高效不对称合成扁桃酸类化合物。相关成果以“Asymme...
3月17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先进能源材料工程实验室黄庆研究员等人在国际学术杂志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Chemical scissor-mediated structural e...
3月9日,《欧洲化学》期刊发表了资环学院博士常天俊与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上官棣华在核酸化学领域合作研究的新成果——鸟嘌呤四链体两侧翼的三串联胞嘧啶能增强其与血红素结合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该论文研究成果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