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
今年92岁高龄的陈俊武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炼油工程技术专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煤化工技术专家。
这套身份标签中,专业性最强的“催化裂化”往往让普通人一头雾水。其实说白了,它就是石油炼化工艺技术之一,却是我国石化行业采用的主流技术路线:目前我国有70%的汽油是通过催化裂化技术加工而成。
为何催化裂化成为技术主流?陈俊武解释,它所具有的原料适应性强、投资少、操作费用低、产品受市场欢迎等优点,特别适合我国的原油资源秉赋。这恰恰印证了他对自己的“初心使命”的诠释:“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国家需要!”
上世纪60年代初,汽车背着煤气包在北京满大街跑,刺激石油工人王进喜“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带给陈俊武的却是另一种刺激:“这就像有了上好的稻谷,却依然吃不上香喷喷的白米饭”。
1961年底,石油工业部决定自力更生开展流化催化裂化等5项炼油工艺技术攻关,这就是后来大家耳熟能详的“五朵金花”。
34岁的陈俊武受命担任国内首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设计师。当清冽的汽油从抚顺石油二厂60万吨流化催化裂化装置里第一次流淌出来,陈俊武和在场的人们一同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陈俊武在作业现场调试设备。
中国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供图
这套完全自主化装置打破了当时西方国家对炼油深加工技术的垄断,带动我国炼油技术一举跨越20年,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此后,陈俊武又主持完成了同轴式催化裂化、渣油催化裂化等技术,实现了炼油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了我们自己手中。
目前,我国已建成投产各种催化裂化装置已有150余套,总加工能力近2亿吨,成为世界瞩目的催化裂化强国。多年来,运用催化裂化工艺生产了近70%的车用汽油、40%的丙烯、30%的柴油。
神算源自脚踏实地
在中国石化,有一则陈俊武“决胜千里之外”故事广为人知。
1995年的一个午夜,一个紧急电话打到了陈俊武位于洛阳的家里。原来,是千里之外的九江石化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运行不正常,各种分析判断处理均不奏效,眼看只有停工了。有人建议,“不如请教一下陈院士再做决定”。
陈俊武询问了现场情况和仪表参数,判断是装置内的一个阀门没有被真正打开。现场人员重新检查、打开阀门,装置很快运行正常。大家一片惊叹:“陈院士真是神算啊!”。
这个“神算”不是偶然的,它既来自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来自丰富的现场经验,以及对装置结构的了然于心。
现任中国石化洛阳工程公司首席专家的刘昱回忆,陈俊武常常这样告诫,“做工程设计的人,在现场工作的时间不够,是干不好的”。他带领着他们走南闯北,几十米的高塔他亲自爬上去察看,黑洞洞的反应器他要钻进去探个究竟。年轻人从他身上学会了这样的严谨和求实:每到一个现场,“我们都必做两件事——钻两器、爬高塔”。
八十多岁再领军
针对我国缺油、少气、多煤的资源本底,上世纪末,陈俊武就开始了寻求原油替代工艺,同时关注全球气候变化课题。
以煤替代原油生产烯烃(即俗称的“煤制油”)是符合国情的新工艺路线,而煤制烯烃的技术瓶颈在于甲醇制烯烃。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攻克这一世界性难题后,慕名找到陈俊武,寻求帮助。当时国际原油处于低价位,共同开发这项世界上没有成功先例的技术,需要勇气,更需要眼光。
以实验室数据为基础,直接放大一万倍,存在巨大风险。陈俊武提出分两步、两个一百倍放大的方案,并强调“一定要抢时间。如果国外公司占领了中国市场,我们再国产化就晚了,这关系到国家利益!”
八十多岁的陈俊武又一次担当研发团队的领军人物,他的办公室成了项目指挥所,大家在这里讨论,寻找一把又一把解锁的钥匙。
在与国外公司的赛跑中,他8次奔赴陕西华县,3次前往辽宁大连,两次北上内蒙包头,现场指导,推进攻关,最终大获全胜:2006年,“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及工业性试验”通过鉴定。随后,国家发改委采纳了他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高度提出的建议,核准相关工程上马、并于2010年一次投产成功。
从中试成功到百万吨级工业装置产出,前后仅四年时间。
陈俊武对我国碳排放峰值的研究结论,则为我国参与政府间应对气候变化谈判提供了有益的建议和翔实可靠的数据。令人叹服的是,他在2011年发表的成果,与三年后北京APEC峰会上中美共同发布的中国碳排放数据十分吻合。
身边一盏明亮的灯
陈俊武的同事,常常称他为“身边一盏明亮的灯”,因为他在事业上“干惊天动地事”,在生活中“当隐姓埋名人”。
2014年7月,洛阳工程公司三分之二的人员搬到广州工作,按照级别待遇,规划给陈俊武安排一套100多平米的安置房。他听说后,明确表示不要;多次劝他,他说:“我年龄大了,在洛阳工作和生活,要广州那么大的房子干嘛?!”有人提醒他,可以留给女儿,或者以后卖了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他却说:“我是我,她是她!”坚决不要这套房。
对自己这么“小气”,帮助他人,他又非常大方:他曾把自己的奖金捐给公司幼儿园、捐给优秀民办教师,还曾资助洛阳市新安县贫困大学生上学,直至大学毕业。
在陈俊武工作时间最长的洛阳工程公司,有年轻人被问到最佩服他什么。年轻人答道,佩服他站在行业顶端的视野与眼光,追求科学的坚定与执着,科技报国的使命与担当。
参考资料:
【1】微信公众号:科技日报(ID:kjrbwx),“90后院士”陈俊武:一生为国所需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