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正武,生于浙江宁波,毕业于同济大学,生物化学家,中科院院士。他是《血栓研究》杂志的编委,多年来对酶、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多肽进行了软深入的研究,舒缓激肽增强因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曾在国际激肽会议上获优秀论文奖。
从留级生到中科院院士
跟很多普通人一样,小时候的戚正武院士是个贪玩的孩子,小学一二年级甚至因为贪玩而留级了。但这个经历并不影响戚院士的开蒙启新。从抗战胜利后1946年到1949年,戚正武在晓光中学(后并入震旦附中,即今向明中学)从初三读到了高二。
在完成高二的学习之后,戚正武院士直接跳级考上了大学。那是1949年5月,上海即将解放,17岁的戚正武高二还未结束,由于战事而停课,在家待着无聊,他决定先去体验一下高考气氛。当时上海的公费理工科大学只有交大与同济,竞争非常激烈。戚正武本来一心想学工,但因为工科的录取分要高于理科,戚正武大代数、解析几何等高三课目都没念过,物理也未念完,只好退而求其次报考理科——同济大学化学系。
戚正武(右)在莫斯科留学期间
1952年,在戚正武上大学三年级时,当时国家因建设社会主义急需科技人才,要求大学三四年级学生同时毕业,上海科学院可优先提前到各大学挑选,他们在同济理学院挑了两名,戚正武被挑中,分配到中科院上海生理生化所,由此提早踏上了科研之路,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奋斗终身。实验室当时一无所有,他们白手起家自力更生,逐步创造条件,是解放后中科院首先建立的蛋白质研究实验室。1954年,戚正武被录取留学苏联,先去北京俄语专科学校修读了一年俄语,1955年,他被分配到苏联医学科学院生物化学所攻读副博士学位,两次获得研究所的年度奖。
1999年,戚正武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1年增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母校与良师的引导
在戚正武院士的求学过程中,母校和老师的作用是巨大的。戚正武教授在一次采访中曾说,他和他哥哥的名字就是老师起的,分别叫正文和正武,象征着一文一武。
1 启蒙母校——晓光中学
在当时内乱的恶劣环境下,戚正武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并且树立了正确科学的价值观,与其母校晓光中学严以治学、以德育人的办学策略分不开。戚正武上下年级的同学有3人后来成为中科院院士,还有不少著名教授,学者和工程师。戚正武在晓光中学所受到的教育,不仅仅是获得了一些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使戚正武懂得该如何做人,如何做学问,确立了戚正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据戚正武回忆,当时每周一第一课是周课,大家先跟班主任背诵孙中山先生的遗嘱,接着老师从“或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谈起,结合社会上一些事例,教导同学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高尚的人。
当时,学校要求同学们对一些著名的古文诗词都得背诵,戚正武至今仍熟记不忘,在学校做作文要用毛笔书写,这样才能真正体会我国光辉灿烂历史悠久的文化,这对戚正武后来写作时如何以简洁明了的字句表达起很大作用,包括科技论文的写作。
2 良师引入门
在晓光中学,戚正武也遇到了带给他巨大影响的老师。地理老师褚绍唐知识渊博,他把需死记硬背的地理讲得非常生动,一进教室很快在黑板上画好全国及分省地图,并形象地描述甘肃省像金鱼,安徽省像哈巴狗有两大耳朵,全国主要的山脉河流,名山湖泊,矿产资源,城市交通像网络一样展示在戚正武们面前,解放前戚正武虽未曾离开上海一步,却能熟悉每一省份的山河名胜。戚正武认为了解祖国的锦绣河山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改革开放后戚正武有机会多次出国访问,但在国外戚正武的心总是向往着自己的祖国。
戚正武的数学老师杨德隅(解放后即受聘于天津大学教微积分),讲几何时在黑板上一笔呵成,能画出非常漂亮的任何大小的圆、直线,根本不需圆规直尺,图形完美,推理严格,并启发大家用不同方法去论证,这对少年戚正武影响很大,做学问就要像做数学那样严格认真,善于思考,锲而不舍,至善至美。“先道德后文章”,这是母校晓光中学和他的良师们教会他的终身之理。
1952年,戚正武被分配到当时的中科院上海生理生化所,导师是刚从英国留学回国的曹天钦先生(夫人是复旦大学原校长谢希德),他们两位可以说是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典范,厚德笃学,对学生的循循善诱、有教无类、一视同仁,深深地影响了戚正武,“从他们身上,让我学会了如何为人处事,如何从事科研工作。”
学术贡献
1959年戚正武学成回国,正值国庆10周年,生化所雄心勃勃,提出要人工合成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胰岛素。戚正武随即加入后勤队伍,为合成胰岛素制备所需的各种氨基酸材料,曾辉煌一时的生化所东风生化试剂厂由此起步。
1962年,他受命独立建立“酶蛋白”课题组。当时的实验室条件非常艰苦,他选择植物中的蛋白酶抑制剂作为主攻方向,因“它们的分子量小,得率高,容易纯化,易于检测”。在“文革”前短短几年内,实验室即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分别从绿豆和慈菇中分离纯化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蛋白酶抑制剂,测定了它们的氨基酸序列,证实了在它们分子中都存在着两个独立的功能域。当时国际上对蛋白质分子中存在有结构域的概念还相当模糊,戚正武的结果是最直接的证据。就这样,戚正武带领实验室克服种种困难,培养了近百名学生,成为国际上公认的研究蛋白质和活性多肽的重要中心之一,为我国科研事业作出了可喜的贡献。
文革开始后,戚正武被迫中断了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期间,戚正武去了两次阿尔巴尼亚,帮助当地建设生化实验室。
戚正武(左)在地拉那大学指导
“文革”结束后,戚正武继续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1982年完成绿豆胰蛋白酶抑制剂氨基酸序列测定,这是国内首次阐明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报道;发现新的双头慈菇蛋白酶抑制剂家族及体内蛋白前体加工酶的抑制剂;从蝎毒及芋螺毒素中分离纯化了多种新的神经多肽毒素,它们不仅是研究神经生物学的重要工具,也具有潜在开发为临床新药的价值。
2003年,已是古稀之年的戚正武欣然接受母校同济大学邀请,成立“同济大学蛋白质研究所”。他以神经科学泰斗张香桐院士的话“老牛自知近黄昏,不用挥鞭自奋蹄”加以自律,以“先道德后文章、先团队后个人、重奉献轻名利、重创新轻浮躁”的处世和治学原则,培养年轻的一代。
落叶归根——戚正武与宁波
戚正武五岁就离开宁波了,至今离开家乡已整整81年,但家乡的一切在他看来都是亲切的。他也尽一己之力,始终为推动家乡建设和发展努力着。
2008年,梅墟中心小学(始建于1908年的梅墟求精学校,是他父亲的母校)迎来百年华诞,戚正武很高兴地出席了校庆仪式,勉励年轻一代发扬“求精”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家乡的发展作贡献。
2011年,他以父亲戚德祉为名在梅墟中心小学设立奖学金,鼓励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学生。并通过优秀学子的典型事例,激励他们勤奋学习、精益求精。
2013年,戚正武院士与鄞企——宁波美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院士工作站。利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平台,他帮助企业分析抗体研发技术的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明确市场定位,并助力企业申报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至今已助力美康生物获得了10多项发明专利授权。
戚正武(左一)与母亲及兄弟姐妹
他说,很高兴看到宁波发生了巨大变化,绖济发展位于全国前10位。他说,有两点值得思考,一是院士、名人多,二是企业家肯做慈善事业,如捐建宁波大学的包玉刚等等。戚正武指出,宁波人老实勤奋,重视教育,家庭规矩重。就像他父亲,祖父早逝,家境贫寒,父亲未成年就离乡背井去上海,在一家南北货批发行当学徒。正是因为勤奋、诚实、好学,加上一手秀气的毛笔字,由此深得业主欣赏,最终继承其产业。他的母亲只念过一年书,靠自学,语文水平不亚于目前的初中生。她善良,热心、乐于助人,对子女家教很严,这些都让他们终身受益。
“以德为先,以善为本,做人要老老实实、规规矩矩。”戚正武说,“宁波有好家风,要一代代传承下去,努力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END
小时候,当被问及长大后想干什么时,大部分人都会回答当科学家。在真正了解了一个科研工作者的生平之后,我意识到,要做一个科学家,他不止需要聪明的头脑,更需要高尚的品质。面对老一辈的精英,我们年轻一代能做的也不止是崇拜,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的精神,紧跟他们的脚步,创造属于我们的光辉。
参考资料
[1] 微信公众号“happy little pill”(ID:gh_190207351089),先道德后文章——戚正武:蛋白酶抑制剂第一人
[2] 《戚正武院士领衔在国内最早阐明蛋白质氨基酸序列,71岁参与筹建同济大学蛋白质研究所》,新浪网;《天南海北鄞州人 | 戚正武:蛋白酶抑制剂研究的领跑者》,鄞州发布;百度词条:戚正武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