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专业的精细化工医药产业资源供需及整合平台

巾帼女豪杰矢志送瘟神──记中科院院士唐崇惕教授

来源:厦门科技   白蓝   2016-08-01
导读:崇惕教授出生于寄生虫病研究世家。父亲唐仲璋教授是我国寄生虫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也是中科院院士。父女共同从事寄生虫学研究,又同为中科院院士,这在全国50多名中科院院士中是绝无仅有的,在八闽大地亦传为佳话。

1.png

女继父志

记院科士唐惕授中崇教寄生虫对人类、禽畜、鱼、贝类和经济植物危害很大。1979年有人粗略统计全世界患血吸虫(寄生虫的一种)病的人达一亿二千万。该病在我国境内也非常猖撅,毛主席《送瘟神》诗中写道:“千村薛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可见其危害之烈。

唐崇惕回忆起父亲为什么研究寄生虫的故事时说:那是1929年夏天,父亲在协和大学毕业前夕,因病住院时看到一位患血吸虫病的晚期病人,腹涨如鼓,骨瘦如柴,奄奄一息,惨不忍睹。由此才下定决心病愈后从事寄生虫问题的研究,为人民除害灭病。

两年后,他带着该病人留下的地址到福清县浦尾一带村庄开展调查研究,发现了这个严重的血吸虫病流行区以及当地的传播媒介—钉螺。(后被美国贝类专家定名为“唐氏钉螺新种”此种名至今仍被引用)。

1993年6月为拍摄福建省防治血吸虫病录像时,摄制组同志告诉唐老,他当年为我省最早发现血吸虫病疫区埔尾一带已消灭了血吸虫,而今被辟为洪宽工业区,引进资金1.2亿美元,已建成12家中外合资工厂,1992年产值达1.4亿元,并将兴建三千幢别墅。

当时年届8岁的唐老听后十分欣慰。万万没想到一个月后唐老与世长辞,而他生命最后一次学术活动竟是拍摄消灭血吸虫的总结录像。这也许是巧合吧。

唐崇惕早在大学时代,就跟随父亲深入血吸虫、丝虫病病区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调研和防治工作。

1954年她从厦门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分配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工作,成为著名动物学家张作人教授满意的助手,小小年纪就协助指导研究生的实验工作。1957年她调到福建师范学院后,又成为唐仲璋教授的助手。她兼得两位名家学识和学风的薰陶,成长很快。

1964年,她同唐老合作取得西里伯瑞氏绦虫生活史的研究成果,受到学术界重视,在《寄生虫学报》第一卷第一期第一篇上发表。

1965年她同唐仲璋教授合作完成了日本血吸虫在终末宿主体内异位寄生和迁移途径两项实验研究,取得影响很大的成果,为血吸虫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提供了科学资料。以后又取得多项成果,解决了中华双腔吸虫生活史这一大难题,否定了国外学者以往认为本类虫种主要器官形态会变更的论点,并发现中华双腔吸虫的贝类宿主在内蒙、青海,有不同的陆地蜗牛,而其昆虫宿主在内蒙、青海高原均为黑玉蚂蚁,这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特别是《人畜线虫学》是她和唐老合作出版的11峨万字的生物学巨著,该书耗去了父女十年心血,得到国内外生物界高度评价。唐崇惕教授遵照唐老关于“科学工作者对工作应该是锲而不舍终生以之”的嘱咐,不但自己身体力行,终生以之,而且也教育培养儿子成为研究寄生虫的学者。

祖孙三代共攻课题并发表了几篇论文之后,在国内外同行学者的笑谈中常以此引为佳话。

科学候鸟

唐崇惕主要从事人体及经济动、植物重要寄生虫的生活史和流行病学的研究,从而揭示出寄生虫病原的全程生活史的各发育期的生物学特点,以及其中间宿主(传播媒介)的种类,各病原在流行区生态环境中存在的流行规律,与宿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人与经济动植物受感染的地点、季节等等。

这些研究是在探讨各寄生虫病原的生命规律,阐明它们生存、传播及流行的科学机理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和畜牧业、水产养殖业以及林业的经济效益。寄生虫病的流行区分布很广,为取得科研所需的标本和数据,70年代开始,她不辞辛劳,带着解剖镜、显微镜等器材,从东海之滨、江南水乡到关外的大兴安岭山麓、呼伦贝尔草原;从中原地带、青海高原,到天山牧场、伊犁河畔,足迹踏遍祖国的千山万水,进行调查研究。

几乎年年初夏她奔走万里,到山西、山东、内蒙、青海、新疆等北方牧区考察,在辽阔的草原上调查。有时以兄弟民族的帐篷作为野外工作据点。一个夏天下来,她一人就检验数万只蚂蚁,解剖数千只蜗牛,直到晚秋,北方牧区的草由青变黄了,她才提着装满标本的行装,回到学校的实验室里继续研究。

这一年一度的南北奔波,她的研究生谑称她为“科学的候鸟”。通过不懈的努力,唐崇惕在禽类血吸虫、牛羊血吸虫和鱼类血吸虫的研究方面,取得一项又一项重大进展,特别是在我国最大最好的呼伦贝尔草原上发现了多房包虫病病原。这为农业、畜牧业、渔业生产中的防护问题,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科学依据,丰富了寄生虫学和寄生虫病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实践。

“文革”期间,她深入闽南渔区考察、解决了缆蛙黑根病的流行问题,被她查明病因,提出防治对策,并首次对我国海产经济贝类吸虫病病原的生活史的报告,在学术界引起重视。四十年来,唐崇惕科研成果累累,至今已发表论文78篇,并参加赵慰先教授的《人体寄生虫学》、钟惠澜主编的《热带医学》、于恩庶、徐秉馄主编的《中国人兽共患病学》等专著的部分篇章编写工作;科学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的奖励11项,其中国家级的4项(内含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教委的2项,省级(福建、山西、内蒙)的5项。

1986年她被国家科委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87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她是福建省政协第六届常委、全国政协第八届委员、中国寄生虫学会副理事长、中科院生物学部常委。

乐育英才

唐崇惕科研成果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她观察描述之精,实验之巧,论述之精辟,深受国内同行赞赏,也使海外学者耳目一新。

她曾受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及美国科学院的邀请,作为国家交换学者,访问美国三个月,尚多次到加拿大、法国、日本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讲学和科研协作,无不载誉而归。

她善于学人之长提高自己。

1988年在佩比里昂举行中法血吸虫病研讨会,她是两国代表中唯一的女科学家,其出色的工作备受赞扬,在大会闭幕时,大会主席在会上把此次会议所用的中、法国旗及州旗赠送给她,并说以此表示大会对唐仲璋、唐崇惕父女的敬意。

邀请她讲学和协作者之多,令她应接不暇。但是,她常常考虑的是“生命有限,科学无涯”,念念不忘关心培养接班人的问题。

儿童节前夕,她应邀同儿童们联欢,结合自己的体会,她亲切地告诉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我们党和国家制定了科教兴国的战略以实现祖国四个现代化,我们从前辈接来科教兴国的接力棒,现在要交给你们,希望你们好好学习,接好科教兴国的接力棒,并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唐教授言行一致,从我国恢复招收研究生制度以来,她不遗余力地为国家培养了几个研究方向的研究生,计有已毕业硕士生近20名、博士生2名,目前她正指导着4名硕士生和4名博士生。

我国对经济植物寄生线虫的研究刚刚起步,还有不少重要问题有待研究。近20年来她在从事人畜寄生虫研究之余,也开展了对植物线虫学的研究,发表了福建省一些经济作物的寄生线虫论文,同时也为研究生开设包括植物线虫及昆虫线虫的课程,培养了数届以植物线虫为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其中多位已成为这方面的高级人才。

她还多次为进修生和访问学者讲课和指导科研;为组建厦门大学生物系动物重点学科作出积极贡献,使它成为全国两个领先学科之一。

参考资料

[1] 厦门科技,巾帼女豪杰矢志送瘟神──记中科院院士唐崇惕教授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