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专业的精细化工医药产业资源供需及整合平台

精诚大医吴孟超

来源:中华儿女报刊社       2016-08-05
导读:吴孟超,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李庄同济医院终身名誉院长,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他在中国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率先突破人体中肝叶手术禁区,建立了完整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和小肝癌的早期诊治体系。曾获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

1.png

从医近70载,他书写着爱党、爱国、爱民的真挚情怀,用他的妙手仁心书写着精诚大医的不朽之魂

60年前,他搭建了我国第一张肝脏手术台,从此再也没有离开;60年来,他完成了14000多台重大肝脏手术,挽救了一条又一条生命,经他手术的肝癌患者最长存活时间已达45年。

年过九旬,手中的柳叶刀游刃肝胆,精准不减当年;一腔热血,信守誓言,矢志不渝。他就是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科院院士、我国肝胆外科创始人、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吴孟超。

一把刀 游刃肝胆

2013年5月9日上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手术室。92岁高龄的吴孟超主刀,肝外四科主任施乐华密切配合,探查、游离、切除、打结、冲洗、缝合……用时9分钟,为90岁的陈老太顺利切除了直径达13厘米的右半肝肿瘤,出血量不到150毫升。10天后,陈老太从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康复出院。两位耄耋老者,共同创造、见证了医学的神奇。

熟悉吴孟超的人都知道,做手术是老人生活的一部分,说来也怪,只要一拿起手术刀,那双略显苍老的手会立即变得神奇又充满活力。配合吴老做手术的医生说,吴老双手的神奇体现在他的手感上。因为肝脏大部分被腹壁所覆盖,而肝脏里面的血管、胆管,在肝脏切除过程中需要进行离断、结扎,在肉眼看不到的情况下,医生在手术中只能靠手的敏感来判断。吴孟超的神奇手感当然不是一天练就的,他出生在马来西亚,从7岁到17岁,吴孟超每天跟着父亲起早贪黑割橡胶,吴孟超戏称,这是他最早的操刀训练。青年时期,他曾被“下放”到黄土高原去搞医疗,在那个讲究手里有老茧才光荣的年代,他劳动时却总戴着手套,防止长茧。虽然这样的举动难免给他带来麻烦,但他始终小心翼翼地保护着那双细皮嫩肉、没有一点儿硬茧的手,他觉得自己这双手不是他个人的,而是上苍要他给病人做手术用的,他必须保护住这能够敏锐地感觉肝脏内部微妙信息的利器。

image.png

肝脏血管密集,纵横交错,手术中极易引发大出血,半个世纪前肝脏手术在国内被视为生命禁区。我国是肝癌高发国家,肝癌患者占了世界一半左右,而那时肝癌手术的成功率却是零。一位到访的外国专家曾经扬言:“中国的肝脏外科要跟上世界水平至少要二三十年!”这激怒了吴孟超,他说这没什么了不起,下定决心非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不可。几十年来,吴孟超用双手先后创造了我国肝胆外科的无数个第一:

1958年,他和同事胡宏楷、张晓华组成“三人小组”,开始了对肝脏外科的潜心研究,经过四个多月的辛苦努力,灌注出我国第一具结构完整的肝脏血管模型;

1960年3月,已经掌握肝脏禁区“密码”的吴孟超,主刀完成了我国第一例成功的肝脏手术,打破了中国肝脏外科零的纪录;

1961年,他创造了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出血,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1963年夏天,他闯入肝脏外科“禁区中的禁区”,成功进行中肝叶切除术,这一成功使我国一举迈进国际肝脏外科的前列;

1975年,他为安徽农民陆本海切除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肝海绵状血管瘤,体积为63×48.5×40厘米,重达18公斤,直到2011年,这个病人仍然健康地活着;

1984年,他成功为一名仅4个月的女婴切除了肝母细胞瘤,创下了世界肝母细胞瘤切除年龄最小的纪录;

1993年,他和学生一起成功进行了世界首例腹腔镜下的肝癌切除手术;

2011年,以90岁高龄依然创造着每周2到4台手术的奇迹……

在吴孟超的手中,我国肝胆外科发展成为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肝胆疾病诊疗中心和科研基地,肝脏疾病的诊断率、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存活率均达世界领先水平。多年的临床实践,练就了吴孟超一双灵巧的手和不轻言放弃的性格,他说,“只要拿得动刀,我就会站在手术台上,直到我倒下的那一天。”

image.png

一颗心 仁济苍生

对病人来说,吴孟超不仅有双神奇的手,更有一颗仁爱的心。几十年来,不管春夏秋冬,吴孟超的病人们每次遇到吴老查房,总是能握到他那双温暖的手。病人阳阳至今清晰地记得,在她生病住院的那些日子里,每次吴孟超走到她的病床前,总是先将手要么放在口袋里捂一下,要么搓热再去给她检查,就是这样一个细微举动让她感到了无限的温暖。每次为病人做完检查之后,吴孟超都会顺手为他们拉好衣服、掖好被角,并弯腰把鞋子放到他们最容易穿的地方。他说,这对医生而言仅是举手之劳,却能带给病人很大的温暖。他说“病人没有高低贵贱,都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2010年冬天一个寒冷的上午,两位女士拎着CT片子满脸焦虑、脚步匆匆地走进了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半个小时后,她们在一位医生的陪同下,站在了吴孟超的面前,其中一位急切地递上手中的CT片子,说:“这是我哥哥的肝脏片子,麻烦吴老看看,我哥哥几个月前发现患了肝癌,你看还能不能动手术把肿瘤切了。”吴孟超仔细看完后说:“可以呀,可以切。”那女士一听这话忽然哭了起来,说:“我们原来送哥哥去一家医院,那家医院没有征得我们同意,就把他收进了肝移植病房,3天后告诉我们,肝上的瘤子包着血管,无法取,病人需要做肝移植。并说他们手上有两个供体肝,和我哥的肝能配上型,一个是好肝,40万元;另一个是带有乙肝菌的肝,可以便宜到20万元……” 

吴孟超一听怒不可遏,猛地站起来说:“怎么可以如此对待病人?这个手术我来做!”42天后,病人平安出院。家属激动地说,我们遇到吴孟超算是遇到了活菩萨,他和我们非亲非故,待我们就像他的亲人。他不收礼物,我们无以为报,只能祝他老人家长寿了。

在吴孟超的心里始终把病人放在第一位,在他看来,漠视病人的生命,就是亵渎医生的神圣称号。在吴孟超领导的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他不允许任何医生敷衍了事,为此,他那双能够给予患者温暖和力量的手,在弟子的眼中却犹如一把严厉的戒尺,能量度出每一毫米的误差。也正因为如此,年轻医生既想让吴孟超查房,又最怕他查房。希望他查房是想多学点知识,怕他查房是因为他近乎苛刻的要求。每次吴孟超看化验单一定是手在上面的,用手指引眼光,才不会漏掉一条。如果谁把病人的性别写错了、年龄写得前后不一致、职业和家庭住址没写清、偷懒拷贝病历的话,是一定要挨骂的,而初始诊断记录和病程记录更不允许出半点差错,若粗心犯这样的错误,吴孟超是绝对不给面子的。他常说,如果一个医生对病人不负责任,那就失去了做医生的资格。

一切为病人着想是吴孟超行医几十年来的准则。肝脏手术后,病人体内都要放双套管,白色外管用来清洗,黄色内管用来引流伤口渗液,这种双套管当初就是吴孟超做的,直到现在,这种双套管仍是医院的医生护士自己做。其实这种管子很早就有成品销售,大概50块钱一根,但是吴孟超说,就这么一根管子,医生两分钟就能做完,成本只要两块钱,干嘛要给病人花那个钱。吴孟超总是说,病人生病已经非常不幸了,为了治病他们可能都已经花光了家里的钱,有的还负债累累,作为医生,一定要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替病人算账,一定要花钱更少,绝不能在病人身上赚钱,更没有收受红包的权利。吴孟超说,治病救人是医生的义务,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就是要用你最高的技术,用你的脑子,你的心,你的手,全心全意的为病人治病。

一腔情 薪火相传

60年间,吴孟超推动中国的肝脏医学从无到有,从有到精。1999年,他推动建立了中国的肝胆外科专科医院,并成为国内最大、国际唯一的肝胆外科疾病诊疗和研究中心。2009年,吴孟超牵头的“国家肝癌科学中心”经国家批准在上海建立。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肝癌术后五年生存率,由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16%,上升到今天的53%,实现了对肝癌伤害力的有效扼制。国际肝胆胰协会前主席威廉姆斯评价说:吴教授对肝癌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他的成就令全球同行所瞩目和敬佩。

吴孟超说,刚开始是我的老师为我指引方向,研究肝脏,目标就是要治好病人,我一定下来这个方向,就是我要走一辈子的路。肝癌的问题单纯靠外科治疗解决不了,只靠一个人更解决不了,必须要研究它的发展规律,要想办法攻克它。我现在90多岁了,攻克肝癌,在我这辈子大概还实现不了,所以我需要培养更多人才,把这个平台铺好,让以后的人继续往前走。正因为如此,几十年来吴孟超的这双手,一边为病人疗伤治病,一边培养雕琢弟子。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吴孟超就关注到肝癌的基础研究。他送学生去学习深造,回来后又积极为他们的研究创造条件。一批又一批医学新秀经受了“吴氏刀法”的雕琢,学有所成,挑起大梁。吴孟超先后培养出上百名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他们绝大多数成为我国肝脏外科的中坚力量。 
“会做会说会写”,这“六字诀”是吴孟超的老师、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先生当年对他的要求。“会做”就是判断准确,下刀果断,手术成功率高;“会说”就是善于旁征博引,阐述理论,能走上国际讲坛;“会写”就是善于总结经验,著书立说,发表高质量论文。这“六字诀”带给他的成就是:手术精湛娴熟,一气呵成,堪称“神刀”;讲课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四座惊叹;文章概括准确,结构严谨,著作等身。吴孟超正是深刻领悟并秉承了这“六字诀”的内涵,才成就了今天的辉煌。同时,他也把这“六字诀”作为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使他们成为功底深厚、素质全面的外科医生。
吴孟超说:“只有学生超过了自己,才是一个老师的成功。”他从不拘于门户的偏见,而是以开放的心态对各路人才予以全力帮助。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红阳说,当年她受到裘法祖和吴孟超的共同推荐,远赴德国马普研究所生化所学习。临行前吴孟超告诉她,“光靠开刀解决不了肝癌的问题,基础研究非常重要。你在那边如果有需要,我们可以给你提供样品数据。”一席话让王红阳心头充满了温暖。在王红阳赴德学习期间,吴孟超与她一直保持着联系。“他并不因为我暂时不回来而对我疏远,用一种很自然的方式和我沟通,给予支持。”在吴孟超的感召下,王红阳学成归来,成为吴孟超科研团队的一员。
如今,吴孟超所在的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每年都会接收地方医院的进修医生。吴孟超尽可能的为每位进修医生提供近距离观察学习机会,耐心为他们讲解手术的方法、要领和技巧。不少进修医生对此深感叹服:“这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更显示了一种底气。”
吴孟超常说他这一生有三条路走对了,那就是回国、参军、入党。在他的心里始终装着全国人民乃至人类的健康和福祉。从医近70载,他书写着爱党、爱国、爱民的真挚情怀,用他的妙手仁心书写着精诚大医的不朽之魂。

参考资料

[1] 中华儿女报刊社 ,精诚大医吴孟超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