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右)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
20年前,鲁先平已经是美国Galderma公司北美研发中心研究部主任,无数人眼中的人生赢家,但是,他毅然放弃了这一切,选择回国并创立了微芯生物,被业内人士称为“新药研发斗士”。2020年10月11日,鲁先平与马化腾、马明哲、马蔚华、王卫、王传福等一道被评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他创建的微芯生物,被誉为小分子创新药的领军企业,是一些研究者眼中的创新药研发公司样本。
原创新药从发现到临床
完全自控
“2014年底西达本胺在中国获批,是我国原创药的里程碑,不过,生物医药产业要有质的改变,需要顶层设计的制度支撑。”鲁先平表示,2010年后,中国医药行业腾飞的时代到来。产业政策大力支持,生态链进一步完善,商业模式走向多样化,但核心能力仍然缺乏。
从全球整个行业发展状况来看,随着药品市场规模的扩大,我国医药企业数量和规模都有所增加,但受制于资金、人才、政策等因素的限制,我国医药企业原始创新能力薄弱。鲁先平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一直以来医药研发停留在仿制药的水平,主要依靠生产和销售仿制药,凭借低廉的价格取得竞争优势,利润率较低;另一方面,研发创新能力强大的跨国大型药企依靠品牌优势和临床必需新药,占据了我国高端主流医院的用药市场,享受药价上的单独定价权利,从而获得丰厚的利润。
微芯生物原创新药的研发之路伴随、见证和促进了国家科技政策、药政法规、专利制度、市场监管以及资本市场等在医药领域多方面创新转型发展。
微芯生物主要产品均为自主研究发现与开发的新分子实体且作用机制新颖的原创新药,是一家从药物发现、早期探索性研究、临床开发到生产和销售的全链条现代化的生物医药企业。与国内大多数医药企业以仿制药或me-too类新药开发为主不同,微芯生物主攻first-in-class级的新分子实体原创药。三大核心品种西达本胺、西格列他钠、西奥罗尼市场空间广阔。“微芯生物在国际上率先构建了基于化学基因组学的集成式药物创新和早期评价技术平台,能够提供源源不断地创新活水。”平安证券的一份研报如是评价微芯生物。
对此,鲁先平也颇为自豪,在他眼中,微芯生物有优秀的科研团队,能够不断创新是长期坚持研发投入的结果。
“我们有20年的科研团队积累,原创新药是否得到认可要通过临床研发,而一个产品从实验室发现到成功应用,微芯生物完全可以自己控制。”鲁先平此时自信满满,但同时也抱有忧患意识,“虽然,当前的新药研发中,我们在某些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也要看到,在早期实验室研发阶段中,有些科学研究仪器仍然不是中国制造,这也是一个弥补‘卡脖子’的环节。”
资本助力
研发投入快增
鲁先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19年,微芯生物成功登陆科创板,上市一年来,公司面向全球开发的模式得以顺利推进实施,为未来产品在国际市场展现中国原创新药价值奠定基础。产业化是简单的事情,而整个产业链最大的挑战来自如何把前沿科学转化成创新产品,99%的科学发现是无法开发成产品的。对微芯生物来说,在早期研发中的科学力量是优势,科创板的股权激励、再融资等制度又为企业提供了更多资金‘活水’,让企业更好释放原创新药、科研力量。
“虽然资本市场的30年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惑,但逐渐完善,在促进经济转型、行业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20年的创业经历让鲁先平敏锐地观察到,医药行业是朝阳行业,亏损的科研型生物医药企业打开直接融资的渠道后,所有创业者非常欣慰,在资本市场的支持之下,科研型医药企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完成科创板上市之后,鲁先平坦言,最大的变化是公司研发投入力度更大。“过去的规定有要求企业弥补亏损,但科创板的定位让企业更敢投入研发;此外,科创板的股权激励制度对企业员工的激励作用明显。”鲁先平进一步表示,“生物医药企业的投入,要按10年甚至更长的周期来计算,而且90%的研发在最后的商业化过程中是打水漂的。研发型生物医药企业又要求在合理控制成本之下进行研发驱动,鼓励员工有长期踏实的研发精力投入,科创板的制度让这个烦恼得到了解决。”
科创板的再融资制度,也让鲁先平颇感欣慰,“再融资通路开放后,对微芯生物这样的企业抵御风险能力有很好地提升。企业要有持续的利润用于支持新药研发,从业者首先解决的是好药使用紧迫性,但也要让患者负担减轻。”
微芯生物希望通过科学贡献不断产生新药,“在好政策的支持下,未来几年内会有新药陆续上市,企业将真正走向可持续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鲁先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说。
创新在于
既满足患者需求又“可承受”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微芯生物的主营描述是“为患者提供可承受的、临床亟需的原创新分子实体药物”。“可承受”这三个字怎么去理解呢?
“跨国企业按国际定价水平,本土患者用不了或用不起。20年前我回来的目的,就是希望在中国创新药研发成功后,让老百姓能用得起。”在鲁先平身上,记者看到他远大的抱负和浓烈的情怀,但他说得却风轻云淡”,比如,有一些品类在保证同样级别的效力和治疗效果上,价格是别人(国外)的十五分之一,而且现在医保下,价格继续往下砍40%。中国患者有很多成熟的新药可使用,包括微芯生物在内的本土医药企业的贡献不可否认。”
在医药创新方面,除了保证患者“可承受”,还要满足患者刚性需求。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医疗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问题。
“微芯生物过去专注于肿瘤、代谢病和免疫性疾病三大治疗领域原创新药的研发。随着疫情暴发以及新的研究中心落地,我们在上述三大领域的基础上,开始拓展中枢神经和抗病毒领域。”在鲁先平看来,布局抗病毒领域对于创新药研发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最近几十年真正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威胁的公共事件,都是由这类RNA病毒引发的。这就从科学的角度上,为我们指明了需要攻克的新方向,也是作为一个原创新药研发企业,真正需要去聚焦的部分。在极端的公共卫生事件下,医药企业真正的创新在于满足患者的刚性需求。”
展望未来,鲁先平更加务实,他说:“企业的规范化是首要的,要有透明规范的理念,不断实现提质增效;其次,企业要不断发展,必须始终保持新陈代谢的动能,团队的培养、成长要有动态的调整;希望资本市场的制度不断完善,未来30年,能更趋完善,继续促进经济转型和行业发展。”
“资本市场打开了科创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行业的明显提升。医药行业是朝阳产业,未来要看我们!”鲁先平的眼中放射出一道更加坚定的光芒。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