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军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意义。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学校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要积极主动,充分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的机遇全面提升自身建设运行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
陈军强调,学校高度重视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视察重要讲话精神,提高站位,坚持“四个面向”,把握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从服务国家发展需求的角度提出发展方向、预期目标和重点举措,尽快形成重组方案。
会上,科研部负责人汇报了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思路。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提出了对重组工作的意见。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药学院及科研部相关负责同志参加研讨会。
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85年,1987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是国家首批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在聂荣臻元帅和我国著名化学家杨石先教授的亲切关怀下,由著名有机化学家陈茹玉院士和农药化学家李正名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创建。
目前,实验室共有固定研究人员4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个。实验室学术委员由来自全国各科研单位的17位著名专家组成。
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有机化学和农药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为支撑,研究有机化学新反应、新方法,创造新药物、新催化材料及具有先进光电磁等特性的有机功能材料,研究物质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农药化学,化学生物学的基础理论问题,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绿色农药。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大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和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取得的科研成果获得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项,对我国有机化学和农药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有机化学和农药学科研基地,实现了国家对重点实验室成为“科研基地,人才基地,学术交流基地”的要求。在2001和2007年国务院对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的两次评估中,重点实验室的两个支撑学科——有机化学和农药学均名列全国第一。
实验室自建立以来,始终坚持 “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确定了“以人才为本,以科学研究为核心”的工作思路。在科研工作、队伍建设、对外开放、人才培养以及学术交流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在1990, 1992, 1995, 1999,2004、2009和2014年顺利通过了国家计委和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七次评估。
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1年经批准正式筹建,2014年12月通过验收,为依托南开大学的独立科研实体。
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集中了南开大学在化学、生物学、药学、医学领域的优势力量,以化学生物学为基础开展药学研究,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实验室现有课题组长(PI)62人,其中包括教育部973首席科学家5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2人,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17人。
过去七年内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包括“973”课题23项,“863”课题1项,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2项,国际合作项目12项,国家自然基金委项目优秀青年项目5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4项,国家自然基金委重点项目8项,国家自然基金委面上项目48项。七年获得合同总经费超过三亿元。七年来发表SCI论文1539篇,其中JCR一区论文939篇,TOP期刊文章976篇,论文总引用20152次,平均每篇引用13.1次,论文被引频次位于全球前1%的最高被引论文8篇,他引超过50次论文84篇。申报专利221项,已授权专利82项,主持的新药研发项目进入临床试验1项,获得临床试验批件4项,展示了在科研前沿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实力。
药物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贯彻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方针,在“疾病机制和新药靶标”、“药物设计、合成与筛选”和“生物分析与药物传输”三个主要研究方向上开展工作。作为南开大学人才培养的“特区”,实验室积极延揽天下英才。实验室在南开大学拥有二万多平米、国际一流装备的实验室大楼,为未来发展准备了宽阔的空间。
参考资料
[1] 南开大学,学校召开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研讨会,http://news.nankai.edu.cn/ywsd/system/2021/01/28/030044485.shtml
[2] 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http://skleoc.nankai.edu.cn/index.htm
[3] 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https://sklmcb.nankai.edu.cn/main.htm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