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专业的精细化工医药产业资源供需及整合平台

深切怀念有机合成化学家李裕林先生

来源:本站   孙天文   2015-07-11
导读:作者:孙天文,中国海洋大学老师,兰州大学化学院2007年本科毕业,北京大学化学院硕士、博士2012年毕业。本篇获得作者本人授权刊发,转载须注明转自www.huaxuejia.cn。

近日浏览母校兰州大学化学院主页,惊悉著名有机合成化学家、化学教育家李裕林先生于201573日在兰州病逝,不甚悲痛,万分伤感,这不仅是兰州大学的损失,也是有机合成化学界的损失!李先生是我本科导师李瀛教授的老师,说起来该叫师爷了。2007年本科毕业设计时还常常见到李先生,先生渊博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令人叹服,聆听先生的教诲和指点常有茅塞顿开之感触。后来在北大读博士期间,我才知道李裕林先生不仅在兰大化学系享有极高的声望,而且在整个有机合成界都赢得人们的敬仰和尊重。


李裕林先生的求学和科研经历我主要是通过看科学家传略、看兰大化学系的介绍以及听老师和师兄们说的,了解之后使我对先生更加的敬重。现在简要介绍李裕林先生的求学之路和学术生涯,以表对先生的尊敬和怀念。

19351025日,李裕林先生出生在广东梅州五华县华安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先生从小就刻苦学习,立志要改变家庭的贫困面貌。1952年秋,先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大学化学系,当背着简单的行李步入武汉大学的时候,他就立志要刻苦学习,以期将来报效祖国。大学四年,他专心致志,勤勉读书,没有过节假日,甚至没有回过一次家。

19567月,李裕林先生大学毕业后,在支援大西北,建设大西北”的热潮中,毅然决然地来到了西北,来到了兰州大学化学系。在兰州大学,除了中间去美国Cornell大学做访问学者以外,李裕林先生几十年如一日,一直在兰大化学系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他始终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首位,认为一个化学专业的学生,除了应当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外,还必须具备娴熟的实验技能。他强调教师应当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以便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他作风民主,经常与学生交流学术思想,讨论科研问题,通过集思广益,提高学生们的学术水平和科研素质。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李裕林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除了教学以外,李裕林先生也一直活跃在科研一线,专长于有机合成化学,尤其是天然产物合成化学。先后主持并参与完成了三尖杉酯类生物碱、碘杂环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标志化合物、大环二萜类化合物和二氢沉香呋喃类化合物的合成等研究工作。为发展有机化学理论、丰富有机化学内容和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做出了贡献。特别一提的是,三尖杉酯类生物碱的研究可以说是当时兰大化学系最具代表性的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李先生及兰大化学系的同仁们后合成了近20种异三尖杉酯碱类似物,并结合药理实验,发现了一些具有良好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这些成果曾荣膺1978年中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和1988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李裕林先生曾先后主持完成了近30项研究课题(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研究成果6次获得省(部)级以上的奖励。

桃李勤栽终有实,李裕林先生在高教战线上辛勤耕耘数十年,早已是桃李满天下。先生培养了近百名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指导过许多本科生。最值得骄傲的是,李裕林先生的学生中有3名博士(李卫东、周罡、熊照民)曾先后在诺贝尔化学奖得主E.J.Corey实验室进行过博士后研究。要知道,Corey招人是非常挑剔的,同一个实验室能有三位博士进入 Corey实验室,这在国内是非常罕见的。除此之外,还有一名博士祝介平曾师从诺贝尔奖金获得者D.H.Barton进行过博士后研究,(祝介平硕士期间师从李裕林先生,曾获得法国科学院铜奖,现供职于洛桑理工从事有机合成研究)。李裕林先生的诸多学生中也有许多在高校、研究所和企业继续从事有机合成和药物合成的,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比如清华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的唐叶峰教授,北京大学药学院的崔育新教授,南开大学和兰州大学双聘的长江特聘教授李卫东教授,南开大学的渠瑾教授,兰州大学的李瀛教授,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杰青南发俊博士,济南爱思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化学+”网联合创始人彭立增博士;

李裕林先生对有机合成界的贡献由此可见,先生也将永远赢得有机合成界的尊敬!

李裕林先生不仅是学生的良师,而且是科学研究的骁将。先生不仅做到了学而不厌,也做到了诲人不倦,先生的学识和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兰山苍苍,黄河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先生之逝,学界之殇,先生千古,百世流芳!

 

(作者:孙天文,中国海洋大学老师,兰州大学化学院2007年本科毕业,北京大学化学院硕士、博士2012年毕业。本篇获得作者本人授权刊发,转载须注明转自www.huaxuejia.cn)。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