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化学加_合成化学产业资源聚合服务平台

【11.10直播】 CCS Chemistry物理化学青年聚焦论坛

来源:化学加视频号      2022-11-06
导读:CCS Chemistry物理化学青年聚焦论坛将于11月10日(星期四)下午进行线上直播,届时欢迎大家观看!中国化学会旗舰期刊CCS Chemistry携手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工作者委员会邀请8位国内物理化学领域优秀的青年学者,围绕物理化学发展方向和趋势,就相关热点领域作报告。论坛旨在聚焦新时代下物理化学学科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享最新理论体系和研究手段,推动能源、先进材料、催化等众多领域理论和应用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和合作兴趣,搭建开放、共享、高水准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

101.jpg


直播主题


CCS Chemistry物理化学青年聚焦论坛将于11月10日(星期四)下午进行线上直播,届时欢迎大家观看!中国化学会旗舰期刊CCS Chemistry携手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工作者委员会邀请8位国内物理化学领域优秀的青年学者,围绕物理化学发展方向和趋势,就相关热点领域作报告。论坛旨在聚焦新时代下物理化学学科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享最新理论体系和研究手段,推动能源、先进材料、催化等众多领域理论和应用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和合作兴趣,搭建开放、共享、高水准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

直播时间


2022年11月10日(星期四)下午14:00—18:00
102.jpg

观看方式



关注 “化学加” 微信视频号

预约准时收看直播

103.png


直播嘉宾


图片

 会议主席


 1668060382156146.png

杨学明 院士


CCS Chemistry副主编/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



图片

主持及报告嘉宾


主持嘉宾

王树涛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研究员

席聘贤   兰州大学 教授

报告嘉宾:

杨国昱   北京理工大学 教授

王泉明   清华大学 教授

韩英锋   西北大学 教授

李   伟   复旦大学 教授

马   丁   北京大学 教授

祝   艳   南京大学 教授

孔祥建   厦门大学 教授

乔振安   吉林大学 教授


嘉宾简介



105.jpg

杨国昱


杨国昱,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化学会晶体化学专委会主任、中国化学会无机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1998年获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而后到美国圣母大学及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0年,入选中科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暨百人计划”,2001年5月到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工作,2014年9月调到北京理工大学化学学院工作至今。

杨教授长期从事氧合团簇化学研究,包括过渡金属氧合团簇、稀土氧合团簇、锗氧团簇、硼氧团簇、基于氧合团簇单元构建的多孔材料、催化材料及二阶非线性光学材料等。在氧合团簇的设计合成、组装及性能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9项、主编专著1部。


报告摘要:报告将主要汇报课题组近年来在过渡金属氧合团簇、硼氧团簇及硼镍(铜)钨氧合团簇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1668060576527633.jpg

王泉明


王泉明,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2011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晶体学会理事,担任多个学术期刊编委。主要从事金属团簇化学研究,特别是金、银团簇的结构修饰与性能调控。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


报告摘要:金属团簇是结构明确、含多金属中心的复杂体系,协同效应使其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由于金属团簇的形成涉及多个组分(金属原子、离子以及配体)的组装过程,其功能导向的控制合成极具挑战性。本报告结合金属团簇的发展历史

和最新进展,揭示金属纳米团簇的合成规律和构效关系,探讨配体工程策略在金属团簇结构控制和性能调节中的重要作用。



1668060691844079.jpg

韩英锋


韩英锋,西北大学秦岭学者特聘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陕西省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学会晶体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光化学与光生物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高级会员。主要从事功能导向的有机金属化学、超分子化学、自由基化学研究;可应用于小分子(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乙烯等)活化与转化的金属配合物的设计与合成,利用金属—碳键的形成和断裂制备功能目标分子;利用超分子自组装制备可应用于主客体化学、小分子选择性吸附与分离的功能材料;面向发光及催化应用的自由基体系构建。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研究成果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报告摘要:利用金属-碳键构筑功能分子体系是有机金属化学发展较快的领域之一。我们将介绍如何从含有烯烃基团的多咪唑鎓盐出发,利用金属-卡宾基元导向的创制系列特定功能分子的若干策略。从具有不同拓扑结构的多齿咪唑鎓盐出发,基于金属卡宾键的特性,通过分子设计和组装条件调控,以实现液相中[2+2]光环加成反应为目标,设计合成出系列“U”型双核金属卡宾基元,并与烯烃官能团化的有机配体组装,可控制备出系列矩形大环超分子;进而通过金属卡宾的模板效应与[2+2]光化学反应协同作用,并利用金属卡宾键的可逆构建与断裂,成功实现了三维金属卡宾框架的后合成,首次可控构筑含有咪唑鎓盐功能位点的系列三维功能有机笼。



1668060817903080.jpg

李伟


李伟,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发表论文70余篇,论文被引20000多次,H指数63。曾获得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二完成人),连续三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19-2021),2022年上海市第十一届青年科技英才等。现任国际介观结构材料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能源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报告摘要:自从功能介孔材料问世以来,引起了人们广泛兴趣。其特殊的介观结构和性质,超高比表面,超大的孔容,大而均一可调的孔径,在石油裂化、催化、吸附、分离等方面,尤其是能源转化与储存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这里,我们主要阐述近年来在单胶束基元调控组装构筑功能介孔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基于单胶束基元调控组装这一核心思想,我们突破了传统协同自组装和液晶模板机理合成路线无法实现的材料制备,为特定结构、组成和功能的介孔材料的可控合成提供了新策略和新思路。发现了小分子调节有机-无机/有机-有机分子间相互作用构筑单胶束基元新机制,发展了“纳米乳液”、“液-液两相界面组装”、“反相胶束组装”、“配位调控自组装”等多种全新合成方法,制备了垂直孔道介孔薄膜、树枝状介孔碳球、介孔氧化钛相结、可变性介孔空心硅球等新型介孔材料,所制备的功能介孔材料不仅形貌独特、均一,而且具有可控的介观孔道结构、高比表面积、大的孔容和开放的孔道。正是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及功能性,使得这些材料在能源存储、催化等方面展现出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1668060845335411.jpg

马丁


马丁,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针对我国社会能源和资源优化利用过程,主要开展氢能制备与输运,以及高值碳基化学品/油品合成,以及催化反应机理研究等方面研究工作。获得2013年度北京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18年度北京大学十佳导师。


报告摘要: 低温水汽变换反应(WGS, CO+H2O=H2+CO2) 可以从水中取氢,是能源化学领域中制氢和氢气纯化过程的重要反应。该过程被广泛应用于制氢,以及加氢过程中去除原料气中大量的CO,是制备高纯氢气的重要过程。同时,随着氢能经济的发展,氢燃料电池成为重要的新能源应用平台。为防止氢燃料中少量一氧化碳(CO)对燃料电池催化剂的毒化,可采用水汽变换反应对氢燃料进行纯化。作为一个低温有利反应,如果能找到可以在较低温度工作的高效水汽变换催化剂,就能在获得高催化活性的同时获得热力学的优势,这也是与低温氢燃料电池(工作温度70-90摄氏度)有效整合的需要。因此,开发在低温区(<150oC)同时具有高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水汽变换催化剂具有重大意义。我们突破以可还原性载体分散贵金属为低温变换催化剂的传统研究思路,利用过渡金属碳化物热稳定性好且与被分散金属有较强相互作用的特点,构建双功能碳化物负载金催化剂metal/α-MoC:立方相 α-MoC低温活化解离H2O,被分散的金属如Pt、Au促进低温CO吸附活化,在界面处完成重整反应并生成H2。该催化剂可将水汽变化反应温度大幅降低至120 oC。在空速高达 180,000h-1的反应条件下,反应活性达到1.05 molCO/(molAu*s),较文献报道提升了一个数量级以上,而CO转化率超过95%,有效解决水汽变换反应低温条件下高反应转化率与高反应速率不能兼得的难题。



1668060892463131.jpg

祝艳


祝艳,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金属团簇催化应用研究,在构筑精确团簇催化剂以及精准调控催化反应过程等方面开展深入探索和系统性研究。发表通讯作者论文7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1项。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石化等项目。入选江苏双创人才、六大人才高峰等。担任多个国内外学术期刊编委/青年编委。


报告摘要:催化研究领域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对多相催化剂活性中心的认识在尺度上越来越小,以单核配合物为主要代表的均相催化剂,在保持结构精确的基础上向尺度更大的多核配合物发展,多相-均相融合是催化研究发展的重要趋势。原子精确金属团簇恰好处于二者的结合地带,它们是由确定数目的金属原子内核与外围配体组成的集合体,可看作是连接多相-均相催化剂的桥梁。本报告介绍精准调控团簇内核原子以及外围配体分子显著影响其催化性能,为在原子精度上建立金属团簇催化剂明确的构效关系及精准调控催化性能提供新思路。



1668060919304344.jpg

孔祥建


孔祥建,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2003年本科毕业于聊城大学,2009年获得厦门大学博士学位,2007-2008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联合培养,2014-2015年美国芝加哥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稀土团簇的合成、组装规律和性能方面的研究。在国际高水平学术刊物发表SCI论文100篇。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等奖励与项目支持。


报告摘要:具有精确结构的稀土团簇,不但结合了4f电子的优异性质,而且具有多金属间的协同效应,因而常呈现出不同于简单稀土配合物和纳米材料的光、磁和催化性质。然而由于稀土离子多变的配位数和丰富的配位构型,稀土团簇的可控合成极具挑战性,这也进一步妨碍了其性能研究。针对此瓶颈,我们发展了稀土团簇的模块组装策略,结合高分辨质谱研究了稀土团簇的组装过程,揭示了稀土离子聚集成簇的结构演变规律。此外,我们发展了制备单分散团簇的普适方法,利用多级组装策略构建了系列具有高催化活性的稀土团簇功能材料。



1668060955204201.jpg

乔振安


乔振安,吉林大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在吉林大学获博士学位,从2011年至2015年,作为博士后研究员先后在美国田纳西大学和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工作。2015年全职回吉林大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乔振安主要从事无机-有机自组装多孔材料的研究工作。以功能为导向,围绕多孔材料合成方法学的关键科学问题,设计并精准构建新型多功能多孔材料,开发该系列材料在催化、能源存储与转化、生命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的科研成果。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杂志等发表SCI检索论文百余篇,论文累计他引4500余次,H因子为35,参与撰写英文论著1部,获得专利17项。


报告摘要:多孔材料具有高比表面,均一可调的孔径和孔容,多样而有序的孔结构等特征,是重要的储能材料。目前,多孔材料的研究内涵仍局限于分子筛、介孔材料、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共价有机骨架材料等。多元无机固体材料的组成元素多样、结构均一稳定,在能源存储领域性能优异。然而,多元无机固体材料结构稳定的物理性质和复杂的反应动力和热力学,致使合成多孔结构的多元无机固体材料是一大挑战。因此,开发化学合成新方法,实现多元无机固体材料的多孔化,进一步建立新型合成方法学是多孔材料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针对当前国家对多孔材料在能源存储领域的迫切需求,围绕新材料合成化学中面临的科学问题,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结构和功能性的设计与剪裁,开展多元无机固体材料孔道工程的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开发了配位-共聚自组装、锚固-融合、液滴模板等多种合成新方法,实现了系列复杂结构无机固体材料(钙钛矿金属氧化物、高熵金属氧化物、钠离子超导体材料等)的多孔化;(2)发展了特定聚合反应并结合多种化学合成方法,合成了复杂结构的多孔碳和多孔聚合物材料,精细调控了材料的组成、孔结构和功能;(3)开发了新型造孔剂,提出了绿色、经济的无溶剂合成方法学,实现了系列单一组分和复杂结构多孔材料的普适、高效的合成。创、智能化分子诊断提供了新途径。

加群交流


加入交流群,及时获取最新直播链接,避免错过精彩直播。还可分享科研学术动态,与行业同道沟通交流、文献互助、难题解答等。


1668060989766246.jpg


长按或扫码入群交流

关于化学加直播



化学加直播平台致力于传播美丽化学,分享化学化工、医药日化、新材料环保领域前沿科技及产业化项目。收看方式包括化学加视频号、六摩尔视频号、化学加-网上课堂、化学加抖音号、化学加B站号等,已经直播一百多场。众多杰出科学家、企业家参与直播分享。关注化学,关注加!化学加,加您更精彩!直播合作请联系:18676881059(微信同号)。



1013.jpg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