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化学加_合成化学产业资源聚合服务平台

专利转让全国高校第一,华南理工大学怎能这样牛

来源:南方日报      2016-01-22
导读:牛逼的科研,两个方向:要么顶天,就是引领潮流;要么立地,就是落地产业化。2015年6月2日的《南方日报》报道:转化专利转让全国高校第一,华南理工大学怎能这样牛?在这里,学术“大牛”和初生“牛犊”比比皆是,想听他们的故事?那就往下看吧!

在广东,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珠三角60%以上的企业高管都出自华南理工大学。这个说法可能难以考证,却形象地说明了华南理工与广东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水乳交融的“真爱”关系。有教育专家点评,没有哪一所学校像华南理工这样,从学科布局、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等全方位对一个区域经济发挥如此直接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杜小明在毕业典礼上为学生颁发荣誉证书。南方日报记者 王辉 摄

校长王迎军:华南理工科研“顶天立地”

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王迎军。南方日报记者 王辉 摄

在广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作为广东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先行者,华南理工大学有怎样的新谋划,将发挥怎样的新作用?近日,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王迎军就此接受了南方日报的专访。

这位优雅大气的女科学家严谨地描绘了大学的发展蓝图,又亲切幽默地谈起与学生互动的趣事,充分展现了一位大学校长浓厚的人文情怀。

1、工科排名跃入世界50强

南方日报:建设高水平大学,您认为华南理工大学的底气来自哪些方面?

王迎军:讲到底气,首先是学校的综合实力。经过60多年的建设发展,华南理工大学从当年全国四大工学院之一,发展成一所理工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办学实力稳居国内一流,迈入了世界知名大学的行列。去年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中,华南理工大学工科排名跃入世界50强,这其中中国大学进入的仅有6所,华南理工是其中之一,这充分彰显了学校的工科优势;学校的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物理学6个学科都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7个学科排在全国前10名,轻工排全国第一。

我们的底气还来自这所大学与广东经济腾飞血肉交融的办学历史。曾有省、市领导和教育界专家跟我探讨说,华南理工大学的办学特色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具有示范性意义。

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科学研究对区域经济的引领支撑作用。我们有建筑、材料、机械、生命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1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这不仅在广东是独一无二的,在全国也是很少有的。研究水平是国际前沿,应用出口多在广东。这些既“顶天”又“立地”的研究,为广东经济转型升级作出独特贡献。

二是人才培养凸显创新、创业特色,在校本科生就能在Science、Nature等国际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就能创立年收入1200万的物流公司。

三是就业去向,我们的学生来自全国、全世界,毕业后不仅“热衷”于服务广东,更被地处广东的世界500强、全国500强的龙头企业所青睐。可以说,没有哪一所高校与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有如此紧密的联系,起到如此特别的作用。

2、学校已培养7位两院院士

南方日报:当前广东正在大力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华南理工大学将作出怎样的新贡献?

王迎军:大学不是象牙塔,不能关着门办学。华南理工一直秉承“融入发展促发展,主动服务上水平”的理念办学。当你被需求,你就能发展。现在对于重大科技的需求非常广泛,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产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的需求,二是对于创新人才的需求。

说起开发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这是我们所擅长的,可以发挥我们在工程、技术方面的特长。近年来学校承担来自各级政府的技术攻关项目总经费超过40亿元,其中包括近五年中以首席科学家单位主持的5项“973计划”项目和200余项“863计划”项目。通过这些项目攻关,解决了一大批关乎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在支持广东乃至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方面,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为了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我们围绕重大需求,积极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学校自己培养了7位两院院士,这在广东高校中是遥遥领先的。学校创新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培养出一批敢创新、能创业、会创造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比如拥有6项发明专利、3000万年产值的青年博士胡大为等,他们都活跃在广东各行各业的高新企业中。

第十二届“挑战杯”华南理工学子载誉归来,获得特等奖的钟滔同学代表团队展示奖杯与奖状。南方日报记者 王辉 摄

3、专利转让:全国高校第一

南方日报:说起产学研,这是很多大学头疼的问题,目前还存在“两张皮”问题。华南理工在这方面成效卓著,有哪些好经验可以分享?

王迎军:我们在这方面有传统、有储备,也有实践。有几点体会:

一是探索实践出了产学研的协同合作模式。比如派驻企业科技特派员、建立校企联合研发中心,通过这些方式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引导单纯的项目合作转向长期的战略合作,在以校地共建研究院为产学研创新试验田,将前沿研究的重心下移、向产业的前端推进,实现学校科技成果和相关产业全方位对接。

二是促进专利成果转化。华南理工大学每年授权专利2000多项,十几年来一直位列全国高校前列。把它们转化为生产力是我们的任务。在《2015中国大学评价》中,我们的专利技术转让指标排名全国高校第一。根据广州市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华南理工的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和发明授权量在全市大专院校中占的比例都超过了四成。

三是重视和地方的合作,把科研转化平台放到校园外面。学校建成各类工业研究院20多个。通过多年的运行已有很好的成效。

华南理工大学车队设计制造的广东省第一辆大学生F1方程式赛车。南方日报记者 王辉 摄

4、论文发表:创顶尖期刊大满贯

南方日报:作为校长,您希望华南理工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什么样的?

王迎军: 我们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

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作为校长,培养学生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快乐。

强调全面发展,首先是以德为先。华南理工的学生对国家、对社会、对母校,都有很强的责任感、荣誉感。我们的研究生,7年里无数次进入麻风病康复村,关爱麻风病康复者;我们的清明义工志愿者,28年如一日为市民提供帮助,至今已有1万多名同学参加这一志愿活动。还有更多的同学参加到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在服务社会、关爱他人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优秀的品德。

既要以德为先,也要德才兼备,华南理工大学一直着力培养三创型、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近些年来,学校创新开设了各类创新班、强化班和教学改革试点班30个,每届学生都有1000多人。特别是2009年成立的基因组科学创新班,学生们不仅实现了本科生首次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还以并列第一作者身份实现了Nature、Science、Cell三大顶尖学术期刊的“大满贯”,被认为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华工现象”。

在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上,华南理工学生同样表现出众。被誉为太阳能界“奥林匹克”的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上,学生们设计的一套革命性太阳能住宅荣获亚军。这是中国高校在这项国际赛事中取得的最好历史成绩。

德才兼具的学生深受社会欢迎,华南理工打造出了高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和高就业满意度的“三高”招牌。我们的学生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也颇受关注。2014年,建筑学一个班,就有4人被哈佛录取,3人被麻省理工录取。

华南理工的学生用自己卓越的成就向世人证明,“华工现象”不是偶发现象,而是一种可以复制的“华工模式”。

华南理工学子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南方日报记者 王辉 摄

牛校淘宝:“大牛”和“牛犊”的那些牛事儿

在华南理工大学淘宝,可以淘到什么?可以徜徉红墙碧瓦、湖光山色,可以领略特色学科、一流科研,更可以偶遇牛人们——媲美虎的“大牛”、不怕虎的初生“牛犊”。“牛犊”是如何成长的?“大牛”又是如何炼成的?以下的故事里有答案。

在这里A:大牛躬身带“牛犊”

2013年初,201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揭晓,华南理工大学曹镛院士和他的学生吴宏滨所率领的研究组共同发现——“利用倒置结构可提高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榜上有名,入选该榜单的还有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对接等基础研究成果。

同样精彩的是,在曹镛院士团队教师指导下,学生们获得多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广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以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世界格局、家国情怀是华南理工大学学术带头“牛人”的共同“基因”。

在建国60周年时评选出的建国以来300个建筑创作大奖中,何镜堂院士占了13席,成为新中国成立后获奖最多的建筑师。他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出“两观三性”建筑理论,并奉献出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建筑。此外,还有300多个大学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作品,人称“校园新景物,一半属何公”。

这些重点工程或有挑战性的项目,何镜堂也有意让青年学生来挑重担,多年来,何镜堂共培养博士、博士后70多名,都已成长为行业骨干,其中倪阳获评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十余人获全国青年建筑师奖。

“大牛”带“牛犊”,这是华南理工大学优秀创新基因代代相传的秘诀。

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邱学青为入选“英才计划”和“筑梦计划”的同学代表颁发录取通知书。南方日报记者 王辉 摄

在这里B:有你没见过的101分超满分试卷

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图书馆,珍藏着一份“宝贝”答卷——教授委员会一致评出了该校有史以来第一个101分答卷。而它的“主人”竟是来自大洋彼岸华南理工大学的一位“2+2”本科生。

这样的“牛事”在华南理工大学并不稀奇。

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精选世界排名前200强的高校进行合作,开展联合培养、交换学习、短期交流、研究实习等,基本覆盖学校所有专业。参加这些项目的近90%的本科生都成功申请到继续攻读国外名校研究生学位资格,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国际顶尖高校都不乏华南理工大学学子的身影。

有“最牛学生”,还有“最牛班集体”。

“华工—华大”基因组科学创新班自2009年成立以来,科研成果丰硕,截至2014年底,基因组科学创新班共有76人次以并列第一作者和署名作者的身份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61篇论文,该班级团队还入选了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组委会首次评出的“小平科技创新团队”。

把科学研究当做是一件乐在其中的“美事”,这是华南理工大学创新拔尖人才的共同特质。

学生在进行科学实验。南方日报记者 王辉 摄

在这里C:诞生了国内电器巨头的创始人

38年前,华南理工大学迎来了3位新生,他们分别叫陈伟荣、黄宏生和李东生,他们三人同居一室,学习上相互讨论,生活上彼此照顾,华园经历奠定了他们共同的成长基础。后来,他们分别创办了康佳、创维和TCL三家电器公司,这三家公司的彩电产量曾一度占到全国总产量的40%,他们被社会各界盛赞为华园“三剑客”,也成为师弟师妹们心目中崇拜的偶像。

在校园里“淘到宝”的创业学子陈第不会忘记学生生涯中获得的难得的创业灵感与产品雏形。“学校的学术氛围很自由、很开放,学院也鼓励我们多动手,这些为我后来的创业选择提供了很大帮助。”

2010年4月,还未毕业的陈第带着自己的团队,用50万元创立了“有米传媒”。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有米传媒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手机应用广告平台。2013年陈第入选《福布斯》中文版“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名单,他所带领的团队也作为最年轻的团队首次闯入福布斯“2015年中国非上市潜力企业TOP10”榜单。

技术创新、引领发展,这是华南理工大学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核心所在。

数说华南理工

7个学科位居全国高校前十名,轻工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学校的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农业科学6大学科进入世界ESI排名前1%,在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上,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位于300-400区间,工科高居世界前50强

拥有7名两院院士,位居广东第一22名长江学者、31名国家杰青、10个教育部创新团队组成高水平科学家队伍

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13个,且100%对学生开放

年专利授权2000余项,多年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14年专利转化位居全国高校第一

截至2014年底,华大基因创新班同学已有76人次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尖学术杂志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1

近三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均在98%以上,在教育部部属高校及广东省重点本科高校中名列前茅。2014届毕业生在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就业的占签约毕业生总数的29.29%

近3年建筑学院每年1/3的本科毕业生被全球前50名著名高校录取,2014届本科一个班有4名同学被哈佛大学录取,3名同学被麻省理工大学录取


来源|南方日报(20150602)  编辑|化学加

官微 化学加 2016-1-20同时发出

投稿合作邮箱:cs@huaxuejia.cn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