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96家公布了2014年年报的化工上市企业中,实现营收37565.4亿元,同比微增1%,实现净利674亿元,同比竟大幅下跌23%。其中,净利亏损超过1亿元的有23家公司。云天化等企业亏损金额更是超过10亿元,行业整体资产负债率也同比迅速上升。除了染料中间体、特种轮胎、氨纶、新型热塑性弹性体等细分行业外,大部分细分行业饱受结构性产能过剩困扰。
中国化工企业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是转型寻找出路还是死磕到底?
化工企业不得不转型的原因
多年来,中国石油化工行业重引进、轻吸收,重模仿、轻创新,许多关键技术装备和高科技产品仍然依赖进口。产能过剩、基础原材料行业市场压力,加上中东地区、美国新能源等市场冲击,这些因素使中国化工行业的效益受到显著影响。遗憾的是,在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依然有部分企业抱有“宁失利润,不失市场”的想法,保持一定的开工率。当然,政府已意识到该类问题,继续加快对行业过剩的倒逼机制。
目前,中国的石油和化工行业面临重大转型,行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表现为产能结构性过剩矛盾凸显,资源环境的约束达到上限,传统发展方式面临严峻挑战,绿色环保发展成为主要要务。在环保政策趋严的今天,化工行业饱受产能过剩的摧残,还要面对油价下跌引起的风暴,化工行业运行压力较大。部分企业安全、环保、能耗不达标,经营管理人员化工专业知识和生产管理经验严重不足;空间布局不够合理,有些化工企业未“进区入园”,有的化工企业被城镇社区包围,也存在“化工围城”、“化工围村”现象;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
未来中国石化行业转型升级核心技术需求将覆盖现代煤化工技术、新能源及先进能源新技术、石油炼制新技术、化工新材料新技术、节能环保新技术、高端装备与过程智能化新技术等。
“互联网+”化工 化工企业转型升级的跳板
“当前,化工行业进入了新常态。受到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影响,化工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成本上升、效益下滑、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和创新能力不足等多重挑战,这些因素将长期影响行业的发展,亟需研究多种应对方式来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互联网+”与化工产业的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特别是在智能制造方面,谁抓住机遇走在了前面,谁就能赢得发展的先机。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将传统的低质、低效、高耗能、重污染的生产模式转化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充分发挥的先进生产制造模式,是我国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互联网+化工的核心将会围绕电子商务、智能制造、互联网金融服务等展开,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推进,还会有诸如协同创新、重构产业生态环境等更为广泛和深入的推动力不断地被挖掘出来。互联网+”为化工产业化解产业发展矛盾、实现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提供了一个重要手段。”
典型案例:中石油联合阿里对抗低油价 开启互联网+转型新模式
2016年3月10日,中石油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双方约定,将借助互联网平台,深化合作渠道、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提升消费体验。
按照框架协议,中石油将和阿里巴巴、蚂蚁金服在阿里云、电子地图、互联网汽车、天猫、菜鸟物流,以及中国石油掌上营业厅、互联网支付、电子加油卡、互联网金融、会员共享和积分互换、联合营销等领域开展合作。此前,双方已在支付宝服务窗充值和支付宝条码付等方面展开合作,并取得积极进展。
十面埋伏,从化工行业向其他行业发展
典型案例:中石化全面布局
最早宣布转型的中石化,2014年年初,中石化率先推出油品销售业务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实现混合经营。
2014年8月12日,中石化销售公司宣布与顺丰签约,双方将主要在O2O(线上与线下联动)业务、油品销售、物流配送、交叉营销等领域开展三方面业务合作。两周之后,中石化又宣布与腾讯签约,在业务开发与推广、移动支付、媒介宣传、O2O业务、地图导航、用户忠诚度管理、大数据应用与交叉营销等领域开展合作。
2014年年底,中石化亦发布了手机服务APP“车e族”,集成银行卡加油、加油站营业状态查询、道路救援服务呼叫、在线购物等功能,可以为车主提供全方位“移动生活”体验。
2015年4月,中石化借助阿里在云计算、大数据方面的技术优势,对部分传统石油化工业务进行升级。在中石化的转型布局中,腾讯、顺丰、阿里等公司都与中石化签署了合作协议。大公司间的强强联手,无疑为中石化未来的转型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此外,中石化与另一互联网巨头腾讯的合作也没拉下——双方的合作领域主要集中在业务开发与推广、移动支付、媒介宣传、O2O业务、地图导航、用户忠诚度管理、大数据应用与交叉营销等。
中石化谋定转型升级:逐步从“石油+化工”向“能源+材料”转身
中石化3月22日晚间披露年报后,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表示,2015年,在中国经济新常态和国际低油价的叠加影响下,公司经营环境依然十分严峻。中国石化将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战略,努力向科学型和服务型公司转化,逐步实现产业结构从“石油+化工”向“能源+材料”的转变。
典型案例:司尔特扎根农资,齐头并进
司尔特:深耕农资O2O
在复合肥企业中,司尔特的特点在于上游资源的配套,在化工行业景气低点时,公司率先倾力打造“O2O”农资电商服务平台(先期投资2.06亿)。依托专业的电商团队、与中国农大合作的测土配方施肥大数据搭建线上平台;依托现有司尔特物流与经销网络,整合土肥、植保、农技推广等基层服务机构的优势资源以建设10080家村级农资电商线下服务站(15年建设4000家),做好最后一公里配送。
司尔特拟近4亿收购上游贵州路发磷矿两成股权
2015年7月13日晚公告称,公司拟出资3.96亿元对磷矿生产企业贵州路发实业有限公司进行增资,取得其20%股权。同时公司后续将视情收购,并最终取得不不低于55%的股权。贵州路发是司尔特最大的磷矿石供应商,目前拥有明泥湾4.5602平方公里的磷矿采矿权和永温8.39平方公里的磷矿探矿权,该矿区属我国高品位优质磷矿富矿区。永温磷矿目前已经进入勘察阶段,磷矿石可采储量预计不低于1亿吨,且矿石品位预计在30%以上。贵州路发配套建设硫酸、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及其他产品的磷化工一体化项目,并拥有年装卸能力约300万吨的铁路专用线。
扎根主业务,灵活创新谋发展
典型案例:云天化谋求转型:从卖产品到卖服务
作为化肥产品供给方,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为烟农们建立了试验示范田,从土壤改良、底肥、移栽、植保、水肥一体化每个环节都在亲力亲为。并且大力推进设施农业,例如通过配备机,为农户定制化肥,改变农户粗放式施肥习惯,实现精准施肥。
紧跟行业政策脚步
典型案例:云南盐化拟以氯碱资产与云南能投天然气资产进行置换
“环境就是民生”。天然气作为治霾“良方”,成为两会热议话题,多名代表委员呼吁,希望加大天然气市场开发力度,切实发挥天然气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作用。
云南盐化以其氯碱化工业务相关资产与云南能投集团的天然气资产进行等值置换,置换差额部分由云南能投集团以现金方式向云南盐化予以支付。
拟置出资产包括云南盐化持有的四家子公司股权:天冶化工70%股权、 黄家坪水电52%股权、天聚化工100%股权、普阳煤化55%股权。还包括云南盐化母公司氯碱化工业务资产及债权资产:云南盐化母公司氯碱化工业务除土地、房屋建(构)筑物、存货、经营性债权债务外的相关资产,以及云南盐化对天冶化工、黄家坪水电、天聚化工、普阳煤化四家子公司截至评估基准日的全部债权。拟置入资产为云南能投集团持有的能投天然气 100%股权。
通过这次置换,云南盐化不仅将剥离氯碱化工业务,而且还将拓展新的天然气业务。
典型案例:美国艺康收购常州江海环保公司
环保行业是我国非常重视的行业,直接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美国艺康集团2015年6月15日全资收购江海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并成立合资公司控股江海环保有限公司,收购数额达数十亿元。江海环保有限公司成为艺康集团旗下合资子公司后,将继续保持“江海”品牌独立运营。同时,新江海将隶属于艺康大中华区水和工艺服务部,凭借艺康集团的卓越价值、全球标准以及经营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协同效应,实现优势互补。美国艺康集团成立于1924年,为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餐饮服务业、食品加工业、酒店业、医疗保健业、轻重工业、石油天然气和矿物开采加工业等客户。2014年销售额140亿美元。而江海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1年,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5.64亿元,是国内领先的工业循环水处理、工程、废水处理工程与药剂研发、应用、生产集于一体的专业化企业,精于水处理单品生产。
典型案例:北控豪掷百亿收购德国EEW
2016年3月2日,北京控股宣布在慕尼黑正式完成对德国EEW废物能源利用公司100%股权的收购,收购金额14.38亿欧元,约合100亿人民币,此次并购成为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德国最大的并购项目。
EEW公司是德国乃至欧洲唯一一家专注于垃圾焚烧发电的企业,在德国及周边国家有18个垃圾焚烧发电厂,提供电力、区域供热和工业蒸汽,2015年垃圾实际处理量440万吨,在德国垃圾焚烧发电市场占有率约18%,排名第一,多年来积累形成了垃圾焚烧厂开发及建设管理的丰富技术经验,其先进的技术和运营优势还充分运用于为其他焚烧厂提供运营服务。
强强联手,转型升级
典型案例:ICL与云天化建成中国磷酸盐合资企业
2015年10月以色列化工集团(简称“ICL”)宣布,该公司已经与中国领先的磷酸盐生产商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组建了一家合资企业-云南磷化集团海口磷业有限公司(简称“YPH JV”)。YPH JV 包括一个年产量约为250万吨的世界级磷酸盐岩矿山和一个大型磷酸盐项目,并且此合资公司是收购三环化工和天创科技资产而组建的企业,是一家集磷矿采选、精细磷化工和特种化肥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中外合资企业。预计将成为中国磷酸盐行业领导者,运营一个涵盖整条价值链的一体化世界级磷酸盐平台。
由化工行业向其他行业转型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