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激烈竞争中,我院喜获显著成就,立项数量实现历史性飞跃。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最新公布的信息,学院在集中申报期成功获批21项基金项目,包括6项青年基金项目和15项面上项目,立项总数刷新了记录。此外,学院一项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进入答辩阶段,有望助推学院应用基础研究再上新台阶。
近年来,学院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工作视为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有组织的科研活动,不断优化项目申报的组织、管理和服务,以确保申报工作的高效和精准。继2023年在人才项目上取得历史性突破之后,今年学院的基金立项数量同比增长了110%,这些突破标志着学院基础科研实力的显著提升,也为我院向研究型学院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院立项项目清单
序号 | 负责人 | 项目类别 | 项目名称 |
1 | 马小越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α-折叠短肽纳米管的可控制备及其模拟水解酶的催化性能研究 |
2 | 王子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基于两亲分子聚集的微观跨膜通道结构分析及物质转运研究 |
3 | 马哲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Fe/ZSM-5分子筛中Brønsted酸位空间结构调控及其对聚乙烯塑料催化裂解反应构效关系研究 |
4 | 戚萌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基于柔性集成和智能体调度信息的电转甲醇过程优化设计研究 |
5 | 王敬贤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基于族组成的低阶煤酸碱协同催化快速热解定向制烯/芳烃的强化与调控机制研究 |
6 | 邓深圳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水系锌离子电池MOFs基正极的多活性位点设计及机理研究 |
7 | 覃正兴 | 面上项目 | 分子筛交生结构的设计合成与催化性能研究 |
8 | 刘振 | 面上项目 | 生物质基费托合成催化剂的微区限域合成和柴油产物的孔道限域调控 |
9 | 王纯正 | 面上项目 | 新型联产碳酸二甲酯催化剂中分子筛缺陷的构筑及其对Pd活性位的调控机制 |
10 | 孙洪满 | 面上项目 | CO2加氢高效合成轻质芳烃催化体系的构建及级联协同催化原理研究 |
11 | 郭海玲 | 面上项目 | 柔性中孔分子筛聚合膜的制备及二甲苯异构体分离性能 |
12 | 曾景斌 | 面上项目 | 单滴微萃取-原位荧光动态监测几类典型污染物催化降解反应 |
13 | 闫昊 | 面上项目 | 富缺陷型MnOx基催化剂结构调控及其催化氧化二甘醇制二甘醇酸作用机制 |
14 | 白鹏 | 面上项目 | 用于液化石油气中丙烷脱氢制丙烯的移动床氧化铝载体表面五配位铝物种理性调控及其与金属相互作用机制 |
15 | 潘原 | 面上项目 | 超高分散钼胶体溶液催化体系的构筑及其强化重油浆态床加氢转化应用基础研究 |
16 | 娄斌 | 面上项目 | 基于液晶分子与溶剂分子调配与重构策略调控中间相沥青溶致液晶行为及其熔融纺丝特性研究 |
17 | 陈小博 | 面上项目 | 循环流化床内废塑料裂解热质传递过程的强化机制研究 |
18 | 卢玉坤 | 面上项目 | 重油悬浮床加氢油溶性双金属多酸催化剂的定向构筑及反应机制研究 |
19 | 严文娟 | 面上项目 | 对二氧环己酮低温合成的催化剂设计和反应机理研究 |
20 | 董斌 | 面上项目 | 配体氢转移双调控构建四价镍及增强析氧催化界面稳定机制研究 |
21 | 李大伟 | 面上项目 | 原生氧-增生氧串联抑制对多孔生物炭电容脱盐稳定性的提升机制 |
化学化工学院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主干院部之一,其前身是由原清华大学化工系为主在1953年组建的北京石油学院炼制系。在70年的办学实践中,学院始终牢记立德树人初心,践行育人育才使命,形成了“艰苦奋斗、团结务实、严谨求真、爱生重教”的优良传统。以曹本熹、傅鹰、武迟、朱亚杰、杨光华等为代表的一批学术大师,培养出以吴仪、沙国河、汪燮卿、杨启业、徐春明、孙丽丽等为代表的两万多名优秀学子,为国家石油石化工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学院已发展成为石化特色鲜明,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多学科融合发展,在国际国内具有广泛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学院起源于1946年成立的清华大学化工系。1953年9月,北京石油学院正式成立,由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炼制组、大连工学院液体燃料专业部分师生和西北工学院化工系石油组部分师生组成炼制系。1969年10月底,炼制系随学校迁至山东东营。1988年,有机化工被审定为国家重点学科;1998年,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获批;1989年,重质油加工国家重点实验获批立项建设。2000年,炼制系作为全校唯一试点单位,率先改制为化学化工学院。2008年,学院从东营校区整体搬迁到青岛校区。2011年4月,学校对部分院系和学科布局进行整合调整,化学化工学院更名为化学工程学院。2021年12月,学校优化学科布局,学院更名为化学化工学院。
学院现有化学工艺国家重点学科、工业催化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物理化学省级重点学科,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为A-(第五轮学科评估为A),2020年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学科“高峰学科”建设计划。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能源化学工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化学、环境工程入选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化工安全工程专业是全国首个获批建设,并在2022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评估为A+。
学院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235人,其中教授51名,副教授98名,博士生导师4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88.5%,一年以上海外经历占比44.3%。有双聘院士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特聘教授2人,国家优青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1人、特聘教授4人、青年专家11人,省部级教学名师6人。在校本科生2006人;研究生129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10,硕士研究生988人。
学院持续强化石化特色,是我国石化行业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建有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化学品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油气加工新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高碳能源低碳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近20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化学教学基地、教育部中国石油大学- 中国石化齐鲁石油化工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石油化工与装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山东省高端化工与能源材料产业学院等10多个省部级教学平台;非常规石油资源高效加工与利用“111”创新引智基地、青岛市多孔材料工程与应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5个国际交流与合作基地。2010年以来,学院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多项科技成果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为我国能源化工技术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学院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 5人,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9门,国家一流课程4门、省级一流课程3门,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师团队入选山东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培养了一大批行业领军人物和工程技术骨干。毕业生就业率连续28年保持在90%以上,近五年平均就业率超过95%。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稳步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拓展社会服务面向。积极发挥学科优势,投身国家战略和服务山东、服务青岛计划,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国内炼化企业转型升级,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业务咨询和智库服务,2019年获批服务山东重点建设专项。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同美国德州农工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沙特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科技城等著名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是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化工过程安全中心中国分部挂靠单位,作为骨干单位获批建设中国-沙特石油能源“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抓住国家实施“双碳”目标带来的战略机遇,继续强化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化学学科的特色与优势,积极发展以高端化工、生物技术、新能源材料为代表的新兴学科方向,持续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培养一流人才,不断提升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为把学院建设成为中国特色能源化工领域世界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努力奋斗。
(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9月)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