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化学与材料学院2024年获国家基金资助13项 | ||||
序号 | 项目批准号 | 负责人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1 | 22425102 | 张章静 | 双稳态框架材料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
2 | W2431013 | C. | Precise regulation of framework dynamics of inorganic fluoride anions-based MOFs for sieving small molecules | 外国资深学者研究基金项目 |
3 | 22473026 | 陈巍 | 利用类贵金属结构单元构筑全新二维高效HER/ORR催化剂及其催化机理的理论研究 | 面上项目 |
4 | 22475046 | 邓韦华 | 热喷涂一步制备氢键有机框架薄膜高效检测爆炸物 | 面上项目 |
5 | 22475047 | 吕远超 | 氢键有机框架异质结激光晶体的可控创制及其智能光学编码研究 | 面上项目 |
6 | 22401048 | 赖小丽 | 手性配体固载化用于光电不对称非芳基烯烃氰化官能化反应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7 | 22402030 | 蒲宗华 | Ir-B(Si)金属间化合物的焦耳热合成及酸性析氧性能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8 | 22403016 | 刘佳 | 多尺度理论模拟研究非血红素双铁酶AetD介导的吲哚腈合成反应机理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9 | 22403017 | 郑博拓 | 基于多硫键多级降解-回溯策略的聚硫化物结构与高分子物理性质关系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10 | 22405043 | 龚玲珊 | 近红外双发射金纳米探针的合成及其肿瘤细胞比率成像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11 | 22405044 | 陈东徽 | 基于表面附着镧系、锕系MOFs薄膜的VOCs气体光学传感器系统的研发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12 | 22405045 | 刘楚龙 | 微孔有机磺酸/铵空间构象限域效应高效去除过氧化氢中的痕量水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13 | 22405046 | 邢舟 | 心环烯基二维钙钛矿构筑高效稳定光伏电池及其分子调控机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前身可追溯到1907年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理化选科。解放初期由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化学系、私立福建协和大学化学系、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福建省研究院化工研究所等相继合并,成立福州大学化学系。1953年院系调整更名为福建师范学院化学系,1972年更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化学系。1960年成立中国科学院华东分院天然高分子研究室,1973年更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化学系高分子研究所,1984年从化学系分出,成立福建师范大学高分子研究所。2002年11月,化学系与高分子研究所、环境科学研究所、实验中心合并成立化学与材料学院;2012年4月调整组建化学与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年6月化学与化工学院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化学与材料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128人,退休人员79人。其中专任教师10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3人,占82.17%,正高级职称39人,副高级职称43人,高级职称占81.18%,博士生导师35人。其中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千人计划1人、国家杰青1人、青年千人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玛丽居里学者2人,洪堡学者1人,全球高被引学者2人;还有省百人计划、省高校领军人才、省级引进人才、运盛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省百千万人才、省级教学名师、闽江学者等各类省级人才48人。
学院坚持“差异化培养、育化材英才”的办学理念,坚持面向海西基础教育和经济建设的需求,以化学学科为基础,材料学科为重点,突出高分子材料特色,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研究生教育为突破和发展重点,培养综合素质高、具有创业创新能力的研发型和教育类专门人才。拥有化学(师范)、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5个本科专业,其中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2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拥有化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化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学科教学(化学)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工程和化学工程2个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信息与能源新材料工程与技术省级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培育)、材料科学与工程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和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2个省级重点学科;拥有福建省化学工程与技术和化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福建省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学院现有国家级化工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福建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福建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教学示范中心和福建省化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拥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高等学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高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和“化工新材料”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群,是省级化学卓越教师教育培训计划和校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实施单位。学院现有《无机化学》、《大学化学实验》等国家级教材5本,《化学微格教学》等精品教材11本,《结构化学》、《大学化学》等国家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立体化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探索——以《结构化学》课程为例”等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7项。同时,我院本科学生的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计算机过级率及考研升学率多年一直名列全校前茅。学院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406人、全日制研究生81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0人)。自学科创办以来,共培养各类毕业生万余人,其中有姚建年、谢素原、黄维垣、梁敬魁、卓仁禧等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汪联辉、陈田安、林朝、严业安、汤渊源、汪冰冰等8位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和国家级教学名师,施天水、罗炳杰、马秀发、钟灿富、胡嘉谋、严业安、毛文丑、蔡书太等8位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马秀发、陈新华、叶永谦等中学正高级、特级教师62位。
经过多年发展,学院已形成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多学科交叉渗透辐射的优势,并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学科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成为福建省在高分子材料等方面一支重要的研发力量。根据目前的优势研究方向,逐渐融合发展,凝练并设立化工分离和能源材料、传感识别和信息材料、天然高分子和生物材料、聚合物改性和复合材料四个研究部。拥有福建省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先进材料化工基础重点实验室和工业生物催化福建省高校工程中心等科技平台;拥有高分子研究所、化工新材料研究所、锂电研发中心等校级研究机构;拥有信息材料与器件、多孔能源材料和高性能功能生物材料的创制及产业化三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017-2022年期间,承担国家级项目52项;各级项目总经费5071.26万元;获授权发明专利395件;36件专利成果实现转让;发表B类以上学术论文868篇,其中SCIⅡ区以上502篇。。
学院十分重视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多次主办全国性和全省性的学术会议。近几年,邀请来校访问、讲学、交流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达上百人次,聘请了40多名国内外著名教授、研究员担任学院的兼职教授,其中有15位中科院院士。同时,学院还与国内外的许多著名高校、研究所及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有力地促进了学院的发展。
学院将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巩固提升化学学科,做优做特材料学科,为实现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的发展目标而不断开拓进取。(以上数据信息截至2023年09月)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