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广泛应用于烯烃的氧化过程中。然而,目前所发展的臭氧对烯烃的氧化属于破坏性氧化,即烯烃的C=C会发生断裂。因此,探索臭氧对烯烃的非破坏性氧化具有重要意义。近日,美国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am...
近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生物学系、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雷晓光教授荣获2023年以色列Sackler Chair Award和以色列化学会荣誉会士称号。...
2023年6月17日,中国化学会第33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化学会90华诞庆祝活动在山东省青岛市举办。中国科协党组书记贺军科,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年会主席万立骏院士,“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主席白春礼院士...
6月11日至15日,2023第15届国际代谢工程大会(15th Metabolic Engineering Conference,简称ME15)在新加坡举办。6月14日会议期间,国际代谢工程奖(IME...
6月18日,在中国化学会第33届学术年会上,中国化学会工艺化学专业委员会举办成立大会,马大为任主任委员,秦勇、尹双凤、许建和、肖毅、陈珂任副主任委员,汤文军任秘书长,周强辉任副秘书长。 ...
近日,上海大学理学院张登松教授当选为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FRSC)。...
2023年5月30日是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以“点亮精神火炬”为主题的庆祝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全国创新争先奖表彰大会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举行。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李群生教授荣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5月30日上午,庆祝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全国创新争先奖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四川大学化学学院王玉忠院士荣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该奖是国家科技奖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补充,是国家科技奖项与重大人才计划...
“我们并不需要改变人才的结构,关键要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度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观察力。”“合成生物学需要从海量的数据库里找基因蛋白调节的原件,如果数据库的‘库存’太少,总有用完的时候,所以数据库的...
光化学研究是国际前沿研究领域,“人工光合作用”更被视为“化学的圣杯”。近年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吴骊珠带领团队破解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奥秘,开创高效稳定的光化学转换系统,有力...
第七个“5.30科技工作者日”,中国科协正式公布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名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科大学王广基教授领衔的中国药科大学面向精准治疗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成药转化研究团队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奖...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研究员、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胡金波的科研生涯与氟化学相伴。这种性质活泼却又作用巨大的元素,既给他带来了因爆炸而切断手指韧带的苦痛,又让他体验到科学探索的快乐和学以致用的成就。 ...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名额共79名。202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总名额为不超过90名。...
我国著名石油化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绿色化工与工业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顾问委员、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技术顾问关兴亚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5月...
同时获颁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和科学技术普及奖一等奖,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姜雪峰觉得,这恰好是为他回国后努力耕耘的两个领域——科研与科普,来了个“同框定格”。...
“2023年云南省科技活动周”于5月18日—31日举行,为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系列短视频《口述云南·科学家系列》重磅推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
·“在地球上是否能够再来一次生命的起源?是否能够把这些没有生命的东西放在一起,涌现出生命?这是合成生物学真正能够去突破的一件事情。” ·“中国连续创业者的池子如果能像美国一样那么大的话,那中国的...
他曾于1988至1997年间在武汉化工学院制药系工作,1997年起在复旦大学化学系任教,于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23年5月,任江西师范大学校长。...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种丽娜副教授时隔五年,以第一作者再次登顶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在质子交换膜水解槽阳极催化剂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相关研究成果以“La- and Mn-doped ...
早间闻噩耗,药明康德联合创始人、实控人之一赵宁博士于昨日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