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化学加_合成化学产业资源聚合服务平台

严纯华院士:把一年的岁月活成365天,还是活一天再重复364次?

来源:兰州大学(ID:iLZU1909)      2020-07-01
导读:6月29日,兰州大学2020届学生第一场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榆中校区西区田径场举行。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做了题为《做敢担当能担当有担当的兰大人》的致辞,满怀深情寄语2020届毕业生。

image.png


做敢担当能担当有担当的兰大人

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在兰州大学

202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亲爱的同学们,敬爱的老师们,还有正在通过网络见证这次典礼的尊敬的家长们、朋友们:

大家好!

又是一年毕业季,我们再一次迎来同学们鸿雁整装、振翅高飞的时刻。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完成学业、圆满毕业的2020届全体本科生同学表示衷心的祝贺!向一直帮助支持、陪伴你们的老师、同学、家人及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西北的青年莫要再耽延,大时代的使命奔临在眼前”,每每听到咱们的校歌,总让人踔厉风发、感慨良多。我想,同为兰大人,同学们一定有着和我一样的感受。四年前,你们迎着这首歌来到学校,今天又将伴着它踏上远行的征程。许多年后,你们或许会忘记歌词,甚至忘记旋律,但时光带不走的,是这首歌灌注于你们灵魂的兰大精神和青春回忆。匆匆数年,你们以梦为马、学海泛舟,在母校留下一串串深深浅浅的脚印;成长路上,你们善思乐学、守正创新,每一点进步、每一份荣光都是留在母校独一无二的印记。

2020年,于你们和我,都是一段特殊而难忘的历程。春寒未尽,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全球。值此时艰,在党和国家的正确带领下,华夏儿女众志成城、风雨共济,谱写了中华民族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赤子之歌。在这场全民战“疫”中,我们看到了一种东风浩荡,叫中国制度优势;看到了一种力挽狂澜,叫中国力量迸发;看到了一种大爱无疆,叫中国自信担当。许许多多感人的壮举告诉我们,担当奋斗已成为新时代最亮丽的底色。愿同学们在未来的人生路上,始终保持坚守奋斗的“兰大范儿”,做一个敢担当、能担当、有担当的兰大人。



希望同学们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担当的力量

在当下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B站、知乎、抖音、头条铺天盖地,埋头刷手机、枯坐追综艺,成了很多年轻人的日常。然而,当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呈现,短暂的欢乐喧嚣背后,隐藏的可能是思想的苍白或精神的萎靡。同学们要知道,只有经过时间检验的优秀文化才能够超越时代,展示永恒的人类价值。五千年中华文明,辉煌于史、溢彩于今,构成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当代价值。因此,不论身处何地、何所境遇,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都将是你们体悟世界、立身处世的思想宝库,它将帮助你们获得更深沉、更持久的精神力量,指引你们在担当使命、奉献祖国、服务人民中塑造自我、丰厚人生。



希望同学们从祖国发展现实中树立担当的自信

今日之中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焕发出蓬勃活力。面对疫情,我们以“人民至上”凝聚万众一心,以制度优势对决重大疫情,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克时艰。事实再次证明,个体的前途命运,必然与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未来,潮流奔涌,同学们就是立于潮头的“后浪”,你们每个人的进步都将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愿同学们主动把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在这个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时代脚踏实地、勇敢前行。



希望同学们在兰大百年传承中坚定担当的志向

百十年沧海桑田, 见证了一代代兰大人的奋力坚守与光荣梦想。110年来,兰大人根植西部、奋斗担当,彰显着根骨中的责任、志气和修养。今后你们将面对的人生,困难和挫折在所难免。但请相信,挫折只是人生必需经历的风景,只要勇敢出发,每一个下一秒都将离梦想更近一步。愿同学们永怀“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兰大精神,坚定信念、志存高远,争做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时代先锋。



希望同学们在个人事业发展中锻造担当的能力

历史的书写从未缺席过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你们不仅是国家的公民,社会的一份子,更是家庭的一员。责任与担当体现在家庭生活的点滴细节里,孕育在干事创业的奋斗过程中。究竟是把一年的岁月活成365天,还是活一天,再重复364次?同学们要做好这道选择题。我坚信,只要你们锤炼担当的能力,不困于旧日、也不惧未来,就一定会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家庭的幸福源泉。


亲爱的同学们!

新征程已经开启,你们前行的脚步不仅连接着时代的远景,更连接着世界的未来。多年以后,当你们再次归来,我希望“眼前这个少年,还是最初那张脸。say never give up,like a fighter!”

也请诸位记得,不管未来有多远,路途有多险,母校一直就在你们身后。

同学们,再见!


人物简介:
严纯华,男,汉族,1961年出生于上海,江苏如皋人,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1978年10月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先后获理学学士(1982年7月)、硕士(1985年7月)和博士学位(1988年1月)。此后留校工作,先后任北京大学讲师(1988年)、副教授(1989年)、教授(1992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999年)、博雅讲席教授(2016年)。现任北京大学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稀土生物无机和材料化学联合实验室主任。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曾担任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现担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三届甘肃省人大代表。2013年11月起,历任北京大学副教务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党委组织部部长。2016年10月任南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7年12月任兰州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
主要从事稀土分离理论、应用及稀土功能材料研究。发展了“串级萃取理论”及稀土分离流程的最优化设计方法,实现了高纯重稀土的大规模工业生产;提出了“联动萃取工艺”的设计和控制方法。建立了稀土纳米晶的可控制备方法,系统研究了稀土纳米晶发光、催化等基本性质,开展了稀土纳米晶材料的生物影像和生物催化技术研究。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次(2011年和2006年)和三等奖(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和三等奖(1991年),获得国家教委(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七次(1986年、1990年、1995年、1997年、2005年、2010年、2016年)、二等奖两次(1988年、1998年)、冶金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89年),以及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授予的“杰出青年学者奖”(1996年)、中国化学会-阿克苏诺贝尔化学奖(2010年)等多项科技奖励。1996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18年,被中央宣传部、科技部、中国科协评选为2018年度“最美科技工作者”;2018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化学奖。目前兼任《中国稀土学报》、J. Rare Earths主编,Inorganic Chemistry (ACS,美国)、《结构化学》、Frontiers of Chemistry in China、Chemistry of Materials (ACS,美国)、ChemistryOpen (Wiley)、RSC Advances (RSC, 英国)等刊物的副主编、编委或顾问编委等,同时兼任中国科协全委会委员、中国稀土学会和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等。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