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专业的精细化工医药产业资源供需及整合平台

第六届制药工艺论坛

来源:制药工艺论坛      2020-09-27
导读:第六届制药工艺论坛拟于10月24-25日(周六、周日)在上海张江海科雅乐轩酒店召开。本次论坛将继续本着“一线一流,着重实践”原则,邀请多位具有丰富经验的知名专家进行经验分享和深入探讨,旨在通过总结提炼医药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有实效、可推广的实践案例,为降本增效拓展新思路、开辟新方法,持续推动卓越制造和创新。

第六届制药工艺论坛拟于10月24-25日(周六、周日)在上海张江海科雅乐轩酒店召开。

时间2020年10月24-25日

地点上海张江海科雅乐轩酒店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海科路550号(近13号地铁中科路站)

主办单位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承办单位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制药工艺优化与产业化工程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

浙江九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梅特勒-托利多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北京海菲尔格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明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国药集团工业有限公司

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

上海升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埃纷徳化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浙江华颀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莱北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山东微井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会议背景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首先,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正在重塑、还将继续重塑全球格局,这个过程远未结束。其次,国家医保局的药品招标、集中采购政策的全面铺开,彰显了我国政府对现行医疗乱象采取刮骨疗毒的改革决心,同时对制药行业的所有从业人员形成强大冲击。

从药企领导到每一个普通员工都在思考,医药行业发展的每个环节:品种选择、项目立项、创新研发、市场销售……该如何调整?

作为负责研发的技术人员,如何用最小的代价为老百姓提供质优价廉的好药,如何在制造过程中将环境损害减少到最小,如何高效组织生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始终是我们关注的永恒话题,也是本论坛的办会宗旨。

我们相信,更加重视以市场为导向,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方向;更加重视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用现代技术解决传统问题;更加重视学科交叉技术融合,培养复合型领军人才......“以不变应万变”,是我们科研人员的价值所在。

本次论坛将继续本着“一线一流,着重实践”原则,邀请多位具有丰富经验的知名专家进行经验分享和深入探讨,旨在通过总结提炼医药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有实效、可推广的实践案例,为降本增效拓展新思路、开辟新方法,持续推动卓越制造和创新。

会议内容

会议议题围绕制药产业全过程产业链和多学科交叉协同应用为着眼点进行全方位探讨,包括项目立项,反应机理,手性药物制备,催化(生物酶催化和金属催化),新反应新方法新技术,分析方法开发,杂质谱、基因毒杂质研究,分离纯化技术,药物晶体工程等内容展开。

本次会议期间还将举行《有机人名反应机理新解》-陈荣业、张福利著新书首发仪式。

image.pngimage.png

▲识别二维码,即可提前购书

大会报告

微信图片_20200927134607.png

专家介绍

image.png

马大为 院士

报告题目:一些药物制备的新反应和新策略

专家简介

马大为院士,198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1989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0-1994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化学系和Mayo Clinic神经化学和神经生物学研究部进行博士后研究。1994年回到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工作,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美国化学会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副主编,Nat. Prod. Rep., Adv. Syn. Catal.,Chem. Asia J., Tetrahedron/Tetrahedron Letters 等国际杂志的顾问编委等职务。

研究方向为化学生物学导向的有机合成,药物化学。已发表论文300余篇。他发展的偶联反应曾被上千次用于生物活性小分子的创制以及3个药物的工业化生产,发展的抗肿瘤药物曲贝替定的高效合成路线也也进入工业化生产,最近发现的两个激酶抑制剂分别作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肺癌的药物,在欧洲和中国进入了一期临床实验研究。

曾两次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999,排名第三;2007,排名第一)。获得的其它奖励和荣誉包括: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 (1998),中国青年科技奖 (1998),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家奖 (1999),施维亚青年药物化学家奖 (1999),明治乳业生命科学杰出奖 (1999),中国科学院十大杰出青年(2000), 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 (2001),上海市科学进步一等奖 (2005),礼来科研成就奖 (2006),药明康德生命化学一等奖 (2007), 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 (2008), 上海市科技精英 (2009), Cathy Award (2014),Nien-Chu C. Yang Memorial Lectureship Award (2016),ACS Cope scholar award (2018) , 未来科学大奖之“物质科学奖”(2018)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19)等。


image.png

俞雄 研究员

报告题目:化药创新路在何方

专家简介

俞雄研究员,中国药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制药工程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荣誉理事,现任上海方予健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和新领医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天津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四川百利天恒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原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副院长,曾任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化学部主任、副院长,上海天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法人,国药集团扬州威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从事化学创新药物研究和化学药物重大品种工艺研究36年,涉及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物、心血管药物、骨代谢药物、呼吸系统药物等多个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曾先后负责完成了30多项课题的研制开发,其中包括多项“863”、 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攻关和省部级重点科技项目;获得30多本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科技部“九五”攻关先进个人、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B类)等荣誉;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70多项,发表专著论文综述50余篇。

曾担任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大平台”负责人、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滚动课题项目技术总负责人。1999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image.png

陈荣业 教授

报告题目:重排异构化反应的一般规律

专家简介

陈荣业教授,自1982年1月起,先后在辽宁省化工研究院、大连绿源药业有限公司、大连联化化学有限公司就职。现为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兼职教授及多家企业技术顾问。一直从事有机合成、医药及其中间体的合成工艺研究;一直从事有机合成工艺的工业化开发;一直从事有机合成工艺优化理论的研究与培训。

先后著有:《有机合成工艺优化》(2006)、《分子结构与反应活性》(2008)、《21世纪新药合成》(2010)、《实用有机分离过程》(2015)、《有机反应机理解析与应用》(2017)等学术专著。

image.png

骆广生 教授

报告题目:微化工技术与连续流动合成

专家简介

骆广生,清华大学教授,1988年获清华大学应用化学学士学位,1993年获清华大学化学工程博士学位。200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9年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微化工技术、分离科学与技术、功能材料可控制备等。现任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化工学会和中国颗粒学会常务理事。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国际标准委员会微气泡分委会成员、国际微反应技术会议学术委员、国际溶剂萃取委员会国际委员。

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45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10余项,完成产业化成果多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以及省部委科技奖励9项,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中国化工学会侯德榜化工创新奖等荣誉。

image.png

张霁 博士

报告题目:工艺安全与放大-“安全源于设计”(SbD)理念在工艺研发中的应用与实践

专家简介

张霁博士是国家特聘专家。他先后任职于美国雅培、辉瑞和百时美施贵宝药业,担任研发化学家、资深科学家、研究员和首席科学家。

在新药设计与合成、API的工艺创新与生产、技术转移和绿色制药、叠缩工艺的理论与实践等领域拥有近26年的研发与管理经验,参与并领导完成了数十个临床新药的早期研发和后期的工业化过程。

目前他兼任《中国医药工业杂志》副主编, 《世界新药概览》副主编和《Pharmaceutical Fronts》、《药学进展》编委,他是抗感染新药研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国家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课题的负责人、广东省引进创新团队-创新制剂国际化与产业化团队核心成员, 国家特聘专家和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的评审委员。

image.png

秦勇 教授

报告题目:磺达肝葵钠药物的工业全合成

专家简介

秦勇教授,1995年5月在中科院化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1995年6月至1996年8月,在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96年8月至2000年8月,美国佛蒙特大学化学系博士后;2000年9月至2003年2月,美国圣地亚哥制药公司Triad Therapeutics Inc.任研究科学家;2003年3月至今,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目前担任华西药学院院长,国务院药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创新群体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课题、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课题资助。先后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化学会“维善天然产物合成奖”,中国药学会“以岭生物医药创新奖”,吴阶平基金会“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

在天然药物化学基础研究方面,长期从事天然产物全合成及药物化学研究,完成了80余个复杂天然产物及药物的全合成;在应用研究方面,实现具有极端工业制造难度的磺达肝葵钠、奥利司他等天然药物的工业合成,技术受让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30亿元,实现了基础研究上书架,应用研究上货架,为学科和行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image.png

张福利 研究员

报告题目:手性药物制备技术大观

专家简介

张福利博士,博士生导师,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制药工艺优化与产业化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特贴专家。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医药工业杂志、药学进展、世界临床药物杂志、中国药物化学杂志等杂志编委,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副主编。

主要从事药物重大品种工艺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研究。发表论文66篇,申请发明专利141件,授权72件,获新药证书4本,系列产品实现产业化,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获得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image.png

肖柏明 博士

报告题目:异构体杂质分离的挑战与策略

专家简介

肖柏明博士是医药研发界知名的质量和色谱分析专家,受邀担任国内数家著名药企的技术顾问。他曾在美国Seton Hall University获得化学博士和MBA学位,先后在强生、百时美施贵宝从事分析研发和项目管理的工作。特别是作为项目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在著名的上市新药恩地卡韦、埃博霉素的研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10年海归后,肖博士在创新药和仿制药开发中担任诸多重要职务。他作为项目总负责和对接人参与先声-百时美施贵宝合作项目的阿巴西普等研发工作,推进了项目顺利的阶段性任务,为最终获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曾荣获江苏双创、南京紫金人才奖。

image.png

刘国柱 博士

报告题目:药物杂质分离与鉴定的难点及解决方案

专家简介

刘国柱,长沙晨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分析化学博士,高级工程师,曾任某大型药物研发公司分析总监10年;具有扎实的学术与技术功底,痴迷于业务钻研,职业生涯中在具体技术问题解决上尚无败绩;

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JCA等知名SCI期刊上发表了15篇论文,多数与药物杂质研究相关;GMP、研发合规性等经验丰富,曾领导的实验室于2017年顺利通过FDA GMP检查;

项目经验丰富,参与或领导了超100个创新药与仿制药质量研究工作,多数已在美国、欧洲及国内成功获批;曾参与过CDE重要指导原则的制定工作。

image.png

孙亚洲 老师

报告题目:常用固体制剂辅料的种类和型号在粉末直压、干法制粒工艺中的作用和选择以及对BE的影响

专家简介

孙亚洲,1981年9月-1985年7月,哈尔滨商业大学中药学院;1985年7月-1998年1月,国家医药管理局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制剂室;1998年2月-1999年3月,北京红惠医药发展有限公司药物研究所,任研究所所长;1999年4月-2003年4月,北京巨能实业有限公司生命技术中心,任副主任;2003年4月-2005年8月,北京昭衍博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2005年8月-至今,北京亚欣保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2010年8月合作建立长沙晶易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兼首席科学家;兼任国内10多家制药企业和研发公司技术顾问。

从事药品开发研究35年,对药品注册的有关法规、CTD格式药学资料的技术要求等具有极高的熟悉程度和掌控能力。在药品研发的立项、药学的原料药和各种剂型的制剂开发、质量研究方面具有广泛、深刻的知识,并对药理毒理、药代、临床研究等具有一定的了解程度。负责过上百个产品从实验室研发、中试,移交到大生产的注册、试生产全过程,且其中大部分已获得生产和临床批件。

在7.22之后的药品研发走上正轨后,跟业界同行就药学与BE的关联性方面分析判断、指导了约300个以上固体制剂从药学到BE关键过程的研究,积累了从实验室到大生产、从临床BE的高度来指导前期药学开发并实现等效的丰富经验。其中有二十个以上品种已获得一致性评价批准,上百个处于注册审评过程中。

image.png

李继安 研究员

报告题目:微生物药物绿色制造工艺研发及思考

专家简介

李继安,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生物制药部抗肿瘤药物研究组组长。

多年来一直从事微生物药物发酵工艺、分离纯化工艺优化及绿色制药产业化研究。主持、承担或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研究课题10余项,有关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多家企业成功得到产业化应用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大部分项目的重要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其中丝裂霉素及阿维菌素项目分别技术出口到意大利Sicor公司和奥地利Biochemi公司。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均排名前3)。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80余件,其中40余件已授权。发明专利“万古霉素产生菌及其应用” 和”环孢菌素A发酵生产方法”分获2013年及2015年中国专利优秀奖。

image.png

陈少欣 研究员

报告题目: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工业生产菌种改造的应用

专家简介

陈少欣,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生物制药部副主任,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

长期聚焦于微生物药物研究,利用基因工程、代谢工程、菌种诱变等技术与微生物药物研发相结合,挖掘了重要微生物药物生物合成相关的关键元件和途径,并应用于工业生产菌代谢途径的重塑,提高工业微生物的合成能力。

通过核心技术的突破,研发创新的微生物药物生产过程,完成米卡芬净、卡泊芬净、达托霉素、安丝菌素、非达霉素、阿卡波糖、埃博霉素、谷胱甘肽、腺苷蛋氨酸等二十几种微生物药物的产业化生产并获得临床/生产批件,支撑国内多家医药生产企业获得新药证书,加速了一些重大微生物药物的国产化,打破了依赖进口的局面,为百姓用药的可及性做出贡献。

在国内外著名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40余项,培养研究生45名。

image.png

王云宝 老师

报告题目:医药项目全生命周期设计要点

专家简介

王云宝,国药奇贝德(上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注册化工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

在医药工程设计、咨询领域,拥有近30年的从业经验,带领团队完成了近500项设计咨询、项目管理、验证等工作,对医药工程全生命周期进行研究并实践,走在行业前列。

曾获中国勘察协会、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工程总承包奖”,中国医药工程设计协会“全国医药优秀工程设计奖”等 。

image.png

洪鸣凰 副研究员

报告题目:基于药物共晶技术的改良型新药策略

专家简介

洪鸣凰,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从业十年以来,致力于药物晶体工程与制剂相结合研究,专注于企业需求的特定药物固体形态及其制剂的开发,开展药物晶体工程技术在改良型新药的创制与转化的应用研究。

承担或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青年教师探索研究基金项目;

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32篇,其中获授权中国专利9篇、美国专利2篇;获得2017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承担或参与的企业项目合同金额达两千多万,已完成多个技术的转让及产业化,获得临床批件1项。

image.png

冯卫东 博士

报告题目:《有机人名反应机理新解》学习体会

专家简介

冯卫东博士,上海泽璟医药技术有限公司(苏州泽璟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发中心)合成工艺副总监。

拥有医药研发行业十多年的工作经历,是十余项专利的发明人,作为第一作者发表SCI学术论文六篇,其中二篇发表于行业权威期刊上;

作为新药工艺项目的第一负责人或参与者,二个新药已上市,一个处于新药申请(NDA)阶段,若干个处于临床或临床前阶段。

image.png

张瑞 博士

报告题目:药物分子合成到颗粒过程的开发及优化策略

专家简介

张瑞博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

梅特勒-托利多自动化化学部技术专家,致力于实时在线分析技术在晶体、颗粒与液滴等体系中的应用。

在过程分析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image.png

常艳 研究员

报告题目:基因毒性杂质评价方法及策略

专家简介

常艳,女,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毒理学会认证毒理学家(DCST),上海市科学技术带头人,现任上海益诺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兼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及GLP检查专家、AAALAC环太平洋区理事,OECD Pig-a指导原则专家组成员,NMPA CDE ICH S5, S12专家组成员、NMPA CDE 遗传毒性指导原则专家组成员。

常艳博士从事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及研究工作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创新药中美双报经验。

组织形式

本次会议将继续本着“众筹、自助、俭朴、实用”的原则,虽然办会成本有所增加,但参会人员费用400元/人不变(包括听课费、资料费和酒店自助午餐)。

特别说明:

1. 由于会议属于公益性质,为减少工作量,上述费用由个人承担,一律不开具发票。务请相互转告!

2. 如果报名后不能参会,可以联系会务组寄送资料。

3. 参会人数拟控制在500人以内。我们将本着优先原则,按照报名时间顺序确定参会人员资格。敬请欲参会人员早做准备,尽早报名!

报名方式

方式1: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马上报名。名额有限,欲报从速!

方式2:长按识别二维码,马上报名。名额有限,欲报从速!

image.png

推荐交通和酒店

一、会场所在地址

会场名称:上海张江海科雅乐轩酒店

会场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海科路550号(近13号地铁中科路站)

二、交通路线

☞ 13号线地铁到中科路下车(5号出口),乘出租车(起步价)或步行(约950米)至上海张江海科雅乐轩酒店。

☞2号线地铁到张江高科站下车,乘出租车(起步价)至上海张江海科雅乐轩酒店。

三、推荐酒店

由于张江高科技园区酒店房间有限,提醒您提前联系预定!

➤汉庭酒店  

电话:021-58555000

地址: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蔡伦路333号(近蔡伦路伽利略路)

➤七天连锁酒店  

电话:021-51389718

地址:上海浦东新区蔡伦路103号(近蔡伦路法拉第路)

➤和颐酒店 

电话:021-51320101

地址: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蔡伦路782号(近蔡伦路哈雷路)

➤长荣桂冠酒店  

电话:021-80169988

地址:上海浦东新区祖冲之路1136号(近金科路地铁站)

➤博雅酒店  

电话:021-61621168

地址:上海浦东新区碧波路699号(近张江地铁站)

➤全季酒店(张江华夏中路店)  

电话:021-68811658

地址:上海浦东新区孙桥路18号(近华夏中路孙桥路)

联系我们

制药工艺论坛一直以来得到各方朋友鼎力支持,此次会议也欢迎赞助,在此表示诚挚感谢!

论坛会务组联系人:

徐良金:18930778162

杨丽娜:18521361362

会议赞助联系人:

柏强强:13671601384

baiqq222@hotmail.com

热忱欢迎各位制药行业的专家学者、相关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届时诚邀你们的参会与讨论!


文章来源 制药工艺论坛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