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专业的精细化工医药产业资源供需及整合平台

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姚建年院士在南京大学化学学科创立一百周年庆典上的致辞

来源:南京大学   姚建年   2020-11-12
导读:金秋金桂飘紫芳,百年南化铸辉煌。10月24日,南京大学化学学科创立100周年发展大会在仙林校区举行。两千余名师生院友以及来自相关研究机构和兄弟高校的嘉宾等欢聚一堂,共叙融融情谊,共话辉煌成就,共谋未来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姚建年院士表示,南京大学化学学科对中国化学会的创立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南京大学的前身、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的老一辈化学家们,曾为中国化学会的创立做出重要贡献。在中国化学会近90年的发展历程中,南京大学化学学科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相信在新时代与新机遇面前,南大化院必将继承百年来的光荣与梦想,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在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新长征路上,取得更加辉煌的业绩。

在南京大学化学学科创立一百周年庆典上的致辞

姚建年 中国化学会

 


尊敬的马省长、李校长、各位院士、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南京大学的老师和同学及校友们:

大家上午好!

金秋时节,我们欣喜的迎来南京大学化学学科创立一百周年的庆典,我代表中国化学会向贵院全体师生及海内外校友们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和最诚挚的祝福!

百年沧桑,薪火相传。南京大学化学学科自创立以来,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传承“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以“严谨、求实、创新、奉献”的态度,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均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今天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特别想讲的是:南京大学化学学科和中国化学会的深厚渊源。1932年,当时的教育部在南京召开化学讨论会,讨论化学译名、国防化学及课程标准,来自各地曾经留学欧、美、日的化学学者45人,在化学会议讨论过程中一致认为,国家民族处于危难关头,爱国的化学工作者应该立即组织起来,共同为发展我国化学科学教育事业,为抗日救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决定成立全国统一的学会组织定名为中国化学会,这便是中国化学会的诞生历史。在这个45人当中,有13人与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也就是南京大学)有极深的渊源:戈福祥、李方训、张江树、戴安邦、陈裕光五位先生都在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有求学经历;丁嗣贤、王琎、李方训、陶延桥、戴安邦、倪则埙、张江树、曾昭抡、叶峤、郑兰华、戴弘、陈裕光十二人均于不同时间段在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和南京大学执教并担任重要的职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陈裕光先生自1932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化学会后,便当选为中国化学会第一届至第四届理事会的会长。可以说,南京大学化学学科是中国化学会最重要的奠基者之一。

在中国化学会近90年的发展历程中,南京大学化学学科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中国化学会1933年创办的会刊《化学》杂志,也就是《化学通报》的前身,在创刊后的十多年时间里一直由南京大学戴安邦院士担任总编辑兼总经理,戴先生提出的全面化学教育的思想对我国大学化学教学起到了意义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南京大学化学学科作为中国化学会无机化学专业委员会和无机化学学报的依托单位,陈懿院士曾今担任我们中国化学会的理事长,时至今日,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很多教授担任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理事、监事、学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和委员,为中国化学会和中国化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未来,我们仍将同心协力,携手并进,为中国化学事业发展谱写新的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春秋百年树桃李,继往开来续新章。我们坚信,这次庆典将成为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新时代与新机遇面前,南京大学化学院必将继承百年来的光荣与梦想,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在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长征路上,取得更加辉煌的业绩。

最后,衷心祝愿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事业蓬勃发展,预祝庆祝活动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