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专业的精细化工医药产业资源供需及整合平台

追赶“朝阳”,生物医药产业在无锡蓬勃发展

来源:无锡日报      2021-04-25
导读:多年前,当药明康德、阿斯利康、通用医疗……一个个落子于无锡时,人们可能并不会想象到:生物医药产业厚积薄发,在太湖之滨闪耀出如此璀璨的星光。

  生物医药,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是世界各国高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早从2006年将生物医药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始,无锡前瞻性布局这一“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不断向下深扎发达的根系,持续向上催生拔节的力量:截至目前,全市生物医药企业数量达到1052家,到去年产业规模达1135.96亿元;在医药研发服务外包、特殊医学配方食品和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更是崛起一个领跑行业的“无锡方阵”。

  最美的风景,永远在下一程。面向“十四五”,无锡提出打造成为长三角区域乃至全国产业特色鲜明、研发创新活跃、制造实力雄厚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地。这一程再出发,为发展加速,给未来赋能,无锡更加坚定。

  龙头企业集聚引领,衍生创新生态圈

  无锡的生物医药企业中,有“双子星”闪耀:药明康德和阿斯利康。对于无锡而言,这不仅仅是2020年税收贡献最大的两家企业,更是于产业发展有着莫大牵引力的行业巨头。

  2019年,是阿斯利康在无锡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这年3月,阿斯利康携手无锡市政府和无锡高新区,宣布共建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从一个不断追加投资扩张产业版图的传统型企业进阶成为创新平台型企业。这意味着,阿斯利康会将自己的“能量”和盘托出,通过自身的全球网络资源、国际管理经验和商业化发展平台来支持园区及入驻企业的发展,打造一个从研发到孵化、从展示到商业化落地覆盖生命科学全周期的创新孵化平台。

  生命科学头部跨国企业与政府合作共建园区,这是政府和企业高度互信的结果。据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企业招商部部长李俊杰介绍,园区启用一年间,已聚集了29家阿斯利康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包括杭州泰格、迪哲医药、善觅(无锡)生物等,其中大部分已与阿斯利康开展合作,其余的企业未来也有产生合作的可能。

  类似的模式同样发生在药明康德身上。起步时定位于集小分子药研究、开发和生产于一体的技术和能力平台,在完成为科学家、创新创业者和医药企业赋能的基础上,药明康德渐渐从平台延伸到生态圈,总投资70亿元的药明生命科技园项目正在建设中;前不久,药明系合资公司药明津石、菲吉乐科、智康弘义、健适医疗、海吉亚医药等项目完成正式签约。

  由一家龙头企业衍生出一个产业创新生态圈,已经成为无锡生物医药产业格局的鲜明特色。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认为,放大龙头企业的“磁吸效应”,无锡值得坚持走下去。

  信息显示,无锡千余家产业企业当中,集聚了阿斯利康、通用医疗等一批跨国企业,药明康德、药明生物等一批医药龙头企业,以及祥生医疗、尚沃医疗等一批医疗器械骨干企业,规上企业在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产值中占比近半。

  创新驱动激发活力,擦亮“无锡品牌”

  今年1月份,国内中药配方颗粒行业的开创者和领跑者天江药业,迎来了二期新厂房的投用。企业副总经理陈盛君博士表示,颗粒剂产能将因此提升一倍,“支撑天江实现百亿级产业没有问题了。”

  天江的领跑实力缘于企业的高“研值”。强大的研发实践支撑下,天江完成了260多个品种的国家标准研究,其中41个已成为“国标”。作为二期项目的重点,一栋5层楼高的研发大楼即将启用,持续发挥研发对企业的创新驱动力。

  作为历史底蕴深厚的工商业城市,无锡生物医药秉承了其延续至今的产业特色:规模未必很大但创新力强劲,数量众多的本土企业百花齐放,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身为科创板“无锡第一股”,祥生医疗骨子里流淌着创新的血液。研发人员占了企业员工的三分之一,每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达到10%;去年5月,祥生医疗全球研发中心开工建设,将成其高端超声医疗诊断设备研发生产基地。截至2020年末,公司累计取得专利授权26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近70项。

  十年冷板凳,才能坐出创新高地。近年来,无锡先后组织实施包括7个国家重点项目在内的100多个科技计划项目;12个I类新药已获准开展临床研究,5个三类医疗器械和33个二类医疗器械完成注册上市,1个仿制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每个产品、每个企业背后曲折的“坚守”,锻造出一批在业界崭露头角的“实力派”:比如超声设备出口排名国内前三的祥生、结束了我国新药研究需送去国外做同位素标记历史的贝塔医药……

  2006年,生物医药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无锡就已将医药研发外包、生物技术与医疗器械、智慧医疗大健康作为产业链创新链延伸的主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随着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加速而不断走向深入。这两年,无锡明确提出,要整合力量、站高看远、超前布局,加强对卡脖子技术和高端核心产品的研发攻关……加快培育一批自主创新力强、产品特色鲜明的骨干企业,迅速壮大规模形成产业优势。

  创新赋能发展,擦亮“无锡品牌”,前行之路是如此清晰。

  资本力量赋能行业,构建良好发展环境

  3月,无锡贝塔医药完成了数千万元的B轮融资,一举解决了长期困扰公司发展的资金短缺难题。公司人士介绍,所融资金将用于碳-14(C14)领域的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产业化建设以及现有标记技术的国产化等。据透露,由于市场需求迫切而发展迅速,贝塔已被列为江阴上市后备企业。

  作为一个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高产出且周期长的产业,生物医药和资本力量的关联度日益紧密。

  为产业健康发展搭建良好的政策环境,无锡政府拿出了十足的诚意。2020年4月,无锡市政府发布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及“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支持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和高品质仿制药研发,单个企业每年资助总额最高可达1亿元;今年,政策力度进一步加码,无锡高新区出台“十二条”意见,对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上市、服务等各阶段给予针对性的扶持,构建形成分阶段、递进式的政策体系。

  政策导向在资本市场激起了阵阵回响。无锡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张泓骏介绍,旨在为创业项目搭建融资平台的“创投无锡”路演活动,去年举办了生物医药专场路演,已为中德生物、识凌科技等13家企业获得6.3亿元融资。

  在鼓励企业上市方面,无锡近年来也屡有突破,目前已有4家生物医药企业上市、拟上市企业6家,还有福祈制药、三联生物、天瑞精准医疗等一大批生物医药上市后备企业。工商银行无锡分行人士介绍说,银行信贷支持的传统评级模型已经不适用于生物医药产业,为此该行引入了科创模型,迪哲医药这类暂无经营现金流的企业同样具备了银行信贷资金支持的条件。

  “无锡拥有一片非常适合科技企业创业的土壤,”金雨茂物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合伙人王栋感叹。近日进入上市辅导期的江苏知原药业,是金雨茂物去年重点投资的公司之一,在主投1300万元后又为知原撬动了超亿元的资金入场,不仅缓解了企业资金链的压力,更与企业建立了互信关系。如今,知原药业与金雨茂物生态圈的其他创新药企业一起合作,一个良好的医药朋友圈通过资本链接了起来。

  王栋说:“在无锡,投资机会非常多,只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可以投资和服务很多的优质项目。”(钱英洁、崔欣润

生物医药产业,永远的朝阳产业,当下也是竞争最激烈的产业之一。

  拥抱朝阳!看当下,2021太湖湾生命健康未来大会即将在锡启幕,群贤毕至共话未来;看未来,无锡在“十四五”规划和太湖湾科创带建设规划中,都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要战略产业。

  拥抱朝阳!加码投身这个竞争激烈的产业,是一个城市的底气与志气:无锡的生物医药产业历经多年发展,已有千亿级的规模体量,年度纳税榜首更是出现了生物医药企业“双子星”——规模与质量的表达真切而生动。

  当前,健康消费加快释放的新机遇已然显现,面对更大的发展空间,无锡如何发挥优势,更好拥抱朝阳?2021太湖湾生命健康未来大会前夕,本刊记者采访了多家企业和机构,希冀透过“百花齐放”的生物医药企业,解析这座城市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生长的“动能关键词”。

  关键词:研发力

  创新共性强,成就无锡特色

  在无锡,生物医药企业集群就是一个强有力的创新集群。

  2020年无锡生物医药产值突破1000亿元,集聚医药企业超过1000家,形成了有特色、现代化、根植于土壤的企业群体。这其中,不仅有深耕无锡多年、在这片土壤上成长起来的闪耀巨星——药明康德、阿斯利康这样的头部企业,还有天江药业、祥生医疗、臻和生物、时代天使等一批“隐形冠军”“单打冠军”。

  无论是头部企业还是“单打冠军”,都有着共同的执着:研发不停、创新不止。

  最近启动股改上市工作、即将提交IPO申请的江苏知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围绕皮肤、肾病等免疫领域已开展14项新产品研发工作。企业相关人士称,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15%以上,2021年预计研发投入8000万元。即便具有较高技术壁垒和政策壁垒的疫苗研发领域,无锡企业也以创新开路,罗益生物制药成为第一个被纳入国家计划免疫品种的民营企业,现拥有专利48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

  集中了无锡90%新药研发能力的无锡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区,“十四五”期间研发产值比重目标将超过50%。无锡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区管理处处长刘焕告诉记者,原来园区以生产制造为主,现在将依托药明康德的CRO服务平台重点打造服务端,进一步提高研发比重。最近的一个重大项目是去年11月落户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总投资7.2亿美元的健适医疗无锡研发生产基地,这也是健适在国内的首个重大研发生产项目,预计达产后可形成超百亿元产值的医疗产业规模。

  企业的“创新共性”成就无锡生物医药产业的明显特色产业优势。

  特在哪?特在医药研发服务外包的能力强。无锡集聚了药明康德、药明生物、保诺科技、生基医药、无锡观合等国内外领先的CRO企业,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和创新能力国际一流、国内领先。

  特在一些细分领域的市场强。比如,特殊医学配方食品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费森尤斯卡比华瑞的肠外营养液、纽迪希亚的肠内营养乳剂占据了全球90%的市场份额;比如,医学影像设备领域产品,通用电气的B超设备及探头系列产品拥有全球60%的市场份额,祥生医疗自主研发的彩色B超、5G远程超声、超声人工智能等系列产品已远销国内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声设备的出口排名居国内品牌前三;比如,口腔医疗器械领域,时代天使建立的中国首条隐形矫治3D打印生产线使之成为国内数字化口腔医疗器械和服务的主要提供商。

  关键词:资本力

  看到稀缺性,一起静待花开

  后疫情时代,资本对生物医药的青睐不言而喻。但在无锡,资本对生物医药不仅是青睐的范畴,更如进入同一个能量场,互为成长,一起期待爆发点的到来。

  以新投集团为例,近两三年来面向原药研发、医疗器械、体外检测、婴幼儿护肤等生物医药领域,已对接和投资了十多家企业。

  爆发点的前夜已至。新投集团董事长金磊告诉记者,去年集团1亿元基金投向了小分子创新药物研发企业迪哲医药,预计今年年内有望登陆资本市场。这家企业正进行七八款原创新药的研发,其中有几款已经进入临床二三期,“目前市场估值在4.5亿美元,预估未来市值将达上千亿元,但需要时间‘静候花开’”。去年投资的另一家婴幼儿洗护产品企业戴可思,通过线上销售模式的多渠道拓展,加上资金的助力开始起飞。投资后市值7400万元,最近一轮投资后市值已达到8亿元。

  不仅是新投。从去年开始,国联集团也将生物医药产业列为了投资重点,到目前为止一共投资了约10家相关企业。其中,投资3000万元的派格生物已进入上市辅导期;两支基金总计投入3.4亿元的智康弘义为国联集团单体投资生物医药企业的最大手笔,这家企业已经有两个抗体创新药获批临床,今年下半年还要有2-3个获批,新一轮的融资也进展顺利。

  记者了解到,无锡目前已设立了规模50亿元的太湖成长基金、10亿元的国联国康基金以及5亿元的ETP基金等,加大对医疗大健康领域项目的支持力度,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资本的进场不断激励企业加速研发步伐,“稀缺性”是投资者做投资决策时常用的考量指标。采访发现,去年以来,不少生物医药企业募集资金大部分都是作为研发投入,支撑产品上市。在投资机构人的眼里,大健康产业有至少十年的窗口期,会持续成为投资的热土。在国联集团高级投资总监、医疗大健康团队负责人薛志峰看来,生物医药行业吸引资本的原因除了大健康的背景,还有产业环境的因素,“一是政策层面,国家对新药研发的鼓励,药监局审批的速度也加快,专业度也更高;二是自2018年下半年港股以及2019年科创板开闸以来,允许未盈利高科技公司上市,从而为众多生物医药研发企业上市打通了路径,投资机构也有了退出渠道。两个因素产生了共振,加上大批高端人才回国创业,共同造就了中国生物创新药企融资的热闹景象。”他认为,未来创新药物的市场潜力很大。投资策略上,生物医药和其他产业的投资逻辑不一样,前期都是净投入,看不到产品、利润,早期、中后期的分界不明显,“投资时不能看当时的财务,更要看未来的潜力。”

  关键词:协同力

  打出通联招,赢得未来赛点

  生物医药是城市间竞争最激烈的产业之一,无锡这块“土壤”能否持续增强现有的产业优势,又能否吸引到新的种子,发展出新的增长点,赢得未来的产业赛点?协同力是其中的一个答案。

  板块协同,力透纸背。

  最近,宜兴与滨湖区就深化锡宜一体化共建新兴产业基地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就生命科技产业进行深度合作,滨湖主要负责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宜兴负责项目产业化落地。近年来,无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江阴、新吴、滨湖、惠山等板块基本构建高度协同、各具特色的产业格局。

  “市、区两级都有相关的专业政策,”市科技局人士解读,不少板块都根据自身特点推出了专门政策,力度也不小。从市级层面看,无锡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无锡市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和《无锡市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政策文件,重点支持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和高品质仿制药的研发和产业化,对单个企业的最高支持达到1亿元。从区级层面看,有的放矢。比如今年3月2日出台的《无锡高新区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试行)》“十二条”中,亮点之一的人才支持条款比照国内一流水平。

  产业协同,优化环境。

  不仅板块协同,产业之间也能通联。“无锡生物医药产业的崛起,离不开本身的产业基础优势以及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同时,生物医药的趋势是与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结合发展,这些都是无锡的优势产业。”采访中,多位业界人士称,要打造新高地,既要用好原有的产业优势,同时需要聚焦新药研发、医疗服务、医药供应链等重点领域,在培育龙头企业、整合创新资源、加强成果转化、对接全球供应链等方面着力提升。

  对于无锡生物医药未来发展的新动能,业界人士认为主要突破口在生物医药技术和产品创新双驱动模式、平台合作模式、产业政策引导、金融资本支撑等方面。在此过程中,也有一些短板需要补上。有投资机构人士认为,因这个行业专业性强、风险大,大部分是一批专业基金在深耕,社会民营基金的投资意愿还不大,而政府专门设立的生物医药基金也不多,建议政府要在早期补位,设立引导基金、天使基金。此外,在大健康的全球背景下,政府在公共卫生体系方面也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以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

  机遇窗口期当前。2021太湖湾生命健康未来大会启幕,定会带来城市产业发展的启迪。

  我们,奋力拥抱朝阳。(记者 朱洁)

  时光年轮里感受产业脉动

  无锡早在解放前就有以大米为原料生产乳酸的小工厂(无锡第二制药厂的前身)。纵观时光年轮,无锡生物医药产业起步较早且步履不停,在一个个年份里可以窥见一座城市的沉淀和积累。

  ★1953年

  无锡第一制药厂建立,研制生产了一类新药小诺霉素,是中国第一批生产扑热息痛的厂家之一。

  ★20世纪80年代初

  到20世纪80年代初,无锡已拥有15家制药厂,在省内地位居前,奠定了改革开放后外资药企纷纷看中无锡的基础。

  ★1983年

  中国和瑞典的第一家合资企业、也是第一批进入中国的跨国药企之一华瑞制药落户马山。无锡生物医药从此走进现代国际产业链。

  ★20世纪90年代

  无锡以超前的眼光瞄准了这一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省率先谋划打造“三谷三基地”,其中就有“生物谷”建设。

  ★1996年

  美国通用电气医疗进入无锡。

  ★2000年

  纽迪希亚投资2000万美元,在高新区成立独资制药企业;药明康德在无锡马山诞生。

  ★2002年

  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华东药谷”声名鹊起,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2006年

  8月,无锡推出“三谷一基地”产业发展规划,对“药谷”等产业空间布局做了明确划分。

  ★2009年

  江苏无锡(惠山)生命科技产业园A区开园。

  ★2018年

  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上交所和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

  ★2019年

  无锡高新区与阿斯利康正式宣布共建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

  ★2020年

  4月1日,无锡市政府发布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及“三年行动计划”,9月4日发布的《无锡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发展规划(2020—2025年)》,将生物医药产业列入三大前沿科技创新突破口。


参考资料

[1] 追赶“朝阳”,生物医药产业在无锡蓬勃发展http://www.wxrb.com/doc/2021/04/23/82707.shtml

[2] 拥抱朝阳——解析无锡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生长关键词http://www.wxrb.com/doc/2021/04/21/82055.shtml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