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奎接受记者采访。
红网时刻新闻6月26日讯(记者 王杨 李丹 刘志雄 卢欣)6月25日,在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论坛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玉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存在‘天坑专业’,你无论学什么专业,只要按照科学前沿发展和国家需求去做,你就肯定有前途,不愁找不到工作。”给当前结束高考,正在报志愿的高三毕业生和正走在求学之路上的众多学子信心和鼓励。
作为中国色谱领域的先驱者,张玉奎为推动我国分析科学领域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以及仪器产业化等作出了卓越贡献。从事科研近60载,张玉奎研究的领域涵盖了生物、化学、材料、环境等,这四个专业也被网友调侃为“天坑专业”。对此,张玉奎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勉励青年学子和科研工作者,“选专业不必太纠结,突破专业界限不间断地进行知识更新最重要。”
张玉奎说:“这数十年里我共有三次知识更新。”第一次,是学习语言。刚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时,阅读英文文献让从小到大学习俄语的张玉奎犯了难。“当时买来英汉词典,一个单词一个单词查,每天睁眼第一件事就是背单词,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补习班,加之在德国短期的学术交流,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掌握了这门语言。等到在国际会议时,已经能与各国友人对答如流了。”
第二次知识更新,是学习编程。上世纪70年代,计算机的兴起使一个个色谱“波浪”能够存储起来,不仅节省物理空间,同时方便检索、查阅。张玉奎研究的重点就是将色谱仪的“波浪线”转化成计算机语言。
张玉奎回忆,“当时的机器内存有限,怎么样节省内存?我找到了一个指数修正的高斯分布函数模型,在数学家的帮助下,解决了算法问题,我自己编写计算机程序,实现了色谱流出曲线的拟合。”这是一次勇于探索新兴学科,突破专业界限解决实际问题的经历,令张玉奎编写出色谱流出曲线拟合软件,实现对色谱峰型变化规律进行定量描述,为色谱数据处理和存储提供了全新的方法。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分析化学家卢佩章赞扬张玉奎是“大连化物所第一个会编软件的化学家”。
张玉奎参加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
第三次知识更新是学习生物化学,“大健康、大数据都是未来研究的大势所趋,我一直在学习当中。”张玉奎说。
中国科协年会在湖南举办尚属首次,在张玉奎眼里,每个地区的仪器发展都有各自特色。“希望湖南能有几个加工中心来专门生产单元部件。”张玉奎说,湖南是一个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地方,希望湖南抓住举办中国科协年会这样一个特殊契机,培养更多大国工匠,推进制造装备、单元部件加工,树起“湖南制造”大旗,助力装备仪器国产化。
原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2/06/26/11430591.html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