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化学加_专业的精细化工医药产业资源供需及整合平台

JACS:CO2吸附引发二维共价有机框架的层间位移

来源:化学加原创      2022-11-19
导读:近日,新加坡国立大学赵丹教授等人首次报道了通过CO2气体触发二维共价有机框架(2D COFs)层间转移的现象,并证明了侧链基团对层间转移的影响,为二维COFs在气体储存和分离方面提供了新的机会。相关成果以“Tunable Interlayer Shifting in Two-Dimensional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Triggered by CO2 Sorption”为题发表在J. Am. Chem. Soc.上。

二维共价有机框架(2D COFs)通过共价键连接,而各层之间通过范德华力堆叠在一起。这些结构特征意味着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调节 2D COFs的性质:(1)改变连接键;(2)通过增加侧链来增大空间位阻效应,进而调节层间堆叠结构,当侧链足够大时,2D COFs可以被轻松剥离。层间相互作用的可调性为通过层间移位使刚性二维COF结构具有一定“柔性”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化学家们已经开发了多种刚性结构的COFs,但只有少数关于柔性二维COFs的研究。最近的研究表明某些刚性的2D COFs暴露于特定溶剂后会失去结晶度,这种现象主要归因于相邻COF层之间弱相互作用的破坏,表明COF各层可以随机移动。与COFs-液体相互作用相比,COFs-气体的相互作用要弱得多。因此,通过气体吸附触发二维COF的层间移动更具挑战性。而这种气体触发的层间移位现象对气体储存和分离应用很有价值。然而,这种现象尚未见报道。

近日,新加坡国立大学赵丹教授等人证明了CO2可以触发TAPB-OMeTA COF的层间转移,CO2的吸附性能大大增加。此外,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引入侧链基团后,出现了异常的CO2吸附过程,表明COF层间移动和气体吸附行为可以通过引入侧链进行有效调控。

图片14.png

图1. (a)TAPB-TA、TAPB-OMeTA和TAPB-PNIPAM的合成路线;(b)TAPB-TA和TAPB-OMeTA的层间结构模拟图。(图片来源:J. Am. Chem. Soc.)

如图1所示,作者合成了三种带有不同侧链的COFs:TAPB-TA、TAPB-OMeTA和TAPB-PNIPAM,并通过硫醇-烯烃点击反应、酯化反应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对侧链进行了修饰,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优势是聚合物链的生长过程可以很好的控制,聚合物在纳米通道的内表面上生长,所有低聚物都接枝在COF结构上,避免了溶液中形成的游离聚合物对多孔材料的污染。

图片15.png

图2.(a) TAPB-OMeTA(黑色)、TAPB-OH(红色)、TAPB-Br(蓝色)、TAPB-PNIPAM-18(绿色)和TAPB-PNIAPM-72(紫色)的FTIR光谱;(b) TAPB-OMeTA(黑色)、TAPB-PNIPAM-18(红色)、TAPB-PNIPAM-72(蓝色)和PNIPAM聚合物(绿色)的PXRD图案;(c) N2吸附等温线和孔径分布。(d) TAPB-PNIPAM的分解。(e) 分解的TAPB-OMeTA(蓝色)、TAPB-PNIPAM-18(紫色)和TAPB-PNIPAM-72(红色)的质谱图。(图片来源:J. Am. Chem. Soc.)

傅立叶红外谱图(FTIR)表明TAPB-OMeTA、TAPB-OH、TAPB-Br和TAPB-PNIPAM的成功合成,并且反应72小时的产物(TAPB-PNIPAM-72)的酰胺键信号强度远强于反应18小时的产物(TAPB-PNIPAM-18)。TAPB-PNIPAM-18和TAPB-OMeTA的PXRD模式非常相似,表明COF在改性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结晶度,并且接枝的PNIPAM链是无定形的。然而,与TAPB-OMeTA和TAPB-PNIPAM-18相比,TAPB-PNIPAM-72在7.2和11.0°具有更强的信号,表明COF的晶体结构发生了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在纯PNIPAM聚合物的PXRD图案中也可以找到7.2°处的峰,这说明接枝的较长的PNIPAM链在COF纳米通道中。为了表征接枝PNIPAM的分子量,可以利用亚胺键的可逆性分解COF主链(图2d),将所有COF分解成小片段和PNIPAM低聚物,得到澄清的溶液。然后通过质谱(MS)测量分解片段的分子量,结果表明TAPB-PNIPAM-18中的 PNIPAM具有1至8个重复单元,对应于113至904 g/mol的分子量。TAPB-PNIPAM-72中的接枝PNIPAM具有3至11个重复单元,对应于339至1244 g/mol的分子量。

TABB-TA和TAPB-OMeTA具有非常相似的表面积(2509和2589 m2/g)和孔径(分别为 2.75 和 2.73 nm)。用PNIPAM接枝后,在低压范围内(<0.2 bar),TAPB-PNIPAM-18的吸附容量低于TAPB-OMeTA。然而,随着压力的增加,TAPB-PNIPAM-18的吸附量不断增加。高压范围内吸附等温线的恒定斜率表明N2不能完全占据TAPB-PNIPAM-18的吸附位点,其计算的表面积(1683.5 m2/g)和孔径(2.23 nm)不是很准确,此处仅供参考(图2c)。TAPB-PNIPAM-72对N2几乎无吸附,可能是因为接枝了过多的聚合物,阻塞了COF的孔隙。

图片16.png

图3. 不同侧基的COF在不同温度下对CO2的吸附等温线。(图片来源:J. Am. Chem. Soc.)

随后,作者测试了TAPB-TA,TAPB-OMeTA和TAPB-PNIPAM-18的CO2吸附性能。273、298 和 313 K 时,TAPB-TA表现出规则和平滑的CO2的吸附等温线(图 3a–c)。相比之下,298 K时TAPB-OMeTA在622 mmHg 处具有迟滞行为(图3b),在273或313 K处则没有该现象(图3a,c)。对于TAPB-PNIPAM-18,在298 K下观察到两个陡峭的CO2吸附曲线(617和774 mmHg)(图3e)。TAPB-PNIPAM-18在273 K时表现出小而扁平的吸附曲线(图3 d),但在313 K处没有这种现象(图3f)。气体吸附等温线中的滞后吸附步骤是软多孔材料的典型特征,这种现象以前在二维COF中没有观察到过。

图片17.png

图4.(a) TAPB-OMeTA的化学结构;(b) 在环境条件下测量的 TAPB-OMeTA PXRD (红色),模拟的AA 堆叠结构的 TAPB-OMeTA 的 PXRD(黑色),在 1 bar CO2下测量的 TAPB-OMeTA(绿色),模拟的AA′堆叠结构的TAPB-OMeTA的PXRD图(蓝色);(c)PXRD放大图;(d) TAPB-PNIPAM-18的化学结构。(e) 在环境条件下测量的TAPB-PNIPAM-18的PXRD图(红色),具有AA堆叠结构的TAPB-PNIPAM-18的PXRD图(黑色),在 1 bar CO2下测量的TAPB-PNIPAM-18的PXRD图谱(绿色),具有AA′′堆叠结构(蓝色)的TAPB-PNIPAM-18的PXRD模式;(f)PXRD放大图;(g-n)堆叠模式模拟图。(图片来源:J. Am. Chem. Soc.)

柔性MOF的吸附等温线中观察到滞后步骤,是因为气体吸附会改变MOF结构。为了了解在TAPB-OMeTA和TAPB-PNIPAM-18的吸附机制,作者使用原位PXRD在1 bar的CO2下表征了这些COF的晶体结构。TAPB-OMeTA在环境条件下是AA堆叠结构。然而,它的PXRD模式1 bar的CO2下发生了变化,即原始(110)、(200)和(210)晶平面相同位置的峰值的信号强度降低了约30%(图4b,c)。这种现象在TAPB-PNIPAM-18中更为明显(图4 d),三个峰的信号强度降低了50%(图4e,f)。基于这些变化,使用计算机建模和Pawley精修来确定COF结构的相应变化。由于PNIPAM低聚物随机接枝到TAPB-OMeTA内表面,检测到的PXRD峰来自COF本身结构。因此,TAPB-PNIPAM-18的模拟和Pawley精修是在不考虑聚合物链的情况下进行的。Pawley精修表明,TAPB-OMeTA和TAPB-PNIPAM-18在CO2吸附过程中都经历了轻微的层间位移,导致该堆叠结构与AA堆叠结构(图4g-n)非常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即准AA堆叠结构。

图片18.png

图5. (a)AA、AA′ 和 AA′′堆叠结构之间的可逆变化;(b)TAPB-OMeTA 吸附CO2前后的PXRD图;(c) b图的局部放大图;(d)TAPB-PNIPAM-18 吸附CO2前后的PXRD图;(e) d图的局部放大图。(图片来源:J. Am. Chem. Soc.)

在1 bar的CO2下,TAPB-OMeTA和TAPB-PNIPAM-18分别移动了5.9和7.2 Å。这两种新的堆叠结构分别命名为AA′和AA′′(图5a)。去除吸附的 CO2 后,TAPB-OMeTA和TAPB-PNIPAM-18的PXRD模式恢复到原始形状(图5b-e),表明AA′和AA′′结构回到AA结构。因此,层间移位过程是可逆的。

图片19.png

图6.(a) 模拟的298 K时AA (黑色)、AA′ (红色)和AA′′ (蓝色)堆叠结构的TAPB-OMeTA的CO2吸附等温线,与298 K时实际的CO2吸附过程对比;(b) CO2与TAPB-OMeTA的不同堆叠结构之间结合能的变化;(c)AA(d)AA′和(e)AA′′堆叠结构的吸附位点。(图片来源:J. Am. Chem. Soc.)

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作者提出如下机制:在低压范围内,CO2与COF骨架之间的相互作用弱,不足以触发层间移位。当 CO2压力达到某个阈值时,CO2与COF骨架之间的相互作用足够强大,可以触发层间移位并将堆叠结构从AA转换为AA′模式。AA′结构具有更高的 CO2吸附容量,导致等温线中出现第一个跃迁。进一步增加CO2压力至774 mmHg,会触发TAPB-PNIPAM-18的进一步层间移位。在这种情况下,堆叠结构进一步从 AA′转换为AA′′,导致等温线中出现第二个跃迁。

总结

新加坡国立大学赵丹教授等人研究了2D COF TAPB-OMeTA的CO2吸附等温线,发现其具有不寻常的吸附过程。结果表明,CO2吸附可以诱导COF结构发生层间位移。COF结构上的侧基会显著影响层间移位过程。通过SI-ATRP方法修饰TAPB-OMeTA的侧基以引入PNIPAM侧链,可以调整层间移动过程和CO2吸附过程。该结果为二维COF中气体触发结构灵活性的首次报道,为软多孔材料家族增加了新成员。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