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化学加_专业的精细化工医药产业资源供需及整合平台

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拟提名5名候选人、1个候选团队

来源:中国化学会      2023-05-04
导读: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中国科协 科技部 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评选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的通知》(人社部函〔2023〕27号)要求,经中国化学会组织民主推荐、专家评议,拟提名姜雪峰(华东师范大学)等5人为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先进个人候选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绿色化学与技术团队为全国创新争先奖先进集体候选团队。

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先进个人拟提名对象

1. 姜雪峰 (华东师范大学):

姜雪峰教授建立了具有国际认可度的3S(Smelless, Stable, Sustainable)绿色硫化学,2018年遴选为IUPAC世界硫元素代言人,2019年受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SCO成为全球五位青年科学家代表作“世界杰出青年科学家科普报告”,2021、2022年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2022年Clarivate化学与材料科学十大热点前沿。近200个绿色硫试剂商品化,国内外广泛使用,获得中石化、京博、茂晟、芬美意等原创硫化学的科技转化。积极广泛地在偏远地区、校园社区、电视电台、网络媒体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科学传播。先后在云南寻甸、黑龙江牡丹江、福建卢嘉锡科学教育基地等开展科普。多次受邀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透视新科技》、上海电视台等媒体开创科普讲解新形式;在中国科协大讲堂、北京科技馆讲堂、上海科协讲堂、TED、TELL、造就科普等开展百余场科普演绎;科普中国、百度百科等媒体受邀录制多条科普视频;新华社、人民日报、学习强国、今日头条等多家媒体报道化学发现、科普和科学成长经历。先后获得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国家万人、教育部青年长江,2023年上海市十大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2023年上海市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023年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一等奖,2022年上海市大众科学传播杰出人物,2020年上海市科普贡献个人一等奖。

2. 马大为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马大为研究员主要从事生物活性分子高效构建的有机合成研究。针对铜催化碳-杂原子键偶联反应,发展了氨基酸和草酰二胺两代配体,突破了原来反应条件苛刻和普适性差的局限,使该反应成为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广泛应用的合成手段,被2000余篇论文和专利应用于合成功能分子,亦被用于培哚普利和Xiidra的工业化生产及两个临床试验药物的百公斤级制备。发展的Ullmann偶联反应第二代草酰二胺类配体,首次实现了芳基氯代物的铜催化偶联反应,在国际相关领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并成功应用于药物特戈拉赞和Naporafenib的工业化生产。同时也发展了以曲贝替定为代表的药物和活性天然产物的高效合成路线,一些路线的高效性不仅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也具有实用价值。其中曲贝替定的合成路线已经进入工业化生产,为这个被认为是“最难制备的两个抗肿瘤药物之一”提供了一个可持续的经济的制备方法。发现了高活性的细胞坏死抑制剂IN-104和第三代新型EGFR抑制剂ES-072,分别作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肺癌的药物,进入了一期临床实验研究。现已授权专利21项,实施专利9项,已到位的转让经费(含股权折算)上亿元,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美国化学会Arthur C. Cope学者奖,未来科学大奖之物质科学奖和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等。

3. 沈敬山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沈敬山研究员耕耘在科研第一线近30年,在药物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已有6个候选新药进入临床试验。2021年,抗新冠病毒药物VV116在乌兹别克斯坦获批上市,习主席在乌方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写道:“抗新冠药物获批在乌兹别克斯坦临床使用,有效守护了两国人民生命安全。”2023年,VV116和先诺欣在中国附条件获批上市用于治疗轻中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TPN171于2022年在乌兹别克斯坦获批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在国内开展的III期试验结果积极,已提交pre-NDA资料;TPN171已完成肺动脉高压适应症IIa期试验,准备开展II/III期试验。TPN729(抗ED)处于III期试验阶段,TPN672(抗精神分裂)和TPN102(抗癫痫)处于I期试验阶段。此外,LV232(抗抑郁)已提交pre-IND资料。沈敬山提出“基于‘源头控制’的绿色可持续性化学原料药合成路线与工艺研究”理念,研发的替米沙坦原料药合成路线被广泛采用。他负责“新药创制综合性药物大平台合成工艺技术子平台”建设,原料药生产体系通过了多个国家GMP核查。在中科院、科技部和ANSO支持下,他与合作者一起创建了中科院中亚药物研发中心(科技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并运行一个药品生产场地。

4. 王献红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王献红研究员坚持二氧化碳共聚物的应用基础研究25年,著有“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一书,实现了二氧化碳基高分子材料产业从无到有的突破。

1)世界上率先实现二氧化碳基塑料的工业化。发明了稀土三元催化体系和超临界二氧化碳聚合方法,已转让联泓新科建设5万吨生产线(专利1),实现了数均分子量超过15万的二氧化碳基塑料(PPC)的万吨级工业化。研发出世界上第一个PPC薄膜产品,具有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相当的保温保墒性能,成为寒旱地区生物降解地膜保产不可或缺的材料,到2023年覆膜超过10万亩,为现代农业提供了一个成本和环保兼顾的可行性方案,籍此PPC已经成为生物降解塑料的三大基础材料之一。

2)二氧化碳基聚氨酯水性胶率先在高铁内饰上规模应用。发明了高效合成二氧化碳基多元醇的稀土多核催化剂,制备的二氧化碳基聚氨酯水性胶具有独特的初粘力高、耐湿热老化特点,转让湖南本安亚大公司(专利2),在世界上率先实现水性胶在高铁上应用,到2022年底涂装了2000节,保障北京冬奥会对“京张高铁”的高标准环保要求。

二氧化碳基低醛聚氨酯泡沫技术转让给吉林神华集团(专利3),已建成6万吨二氧化碳新聚醚生产线,保障上游30万吨环氧丙烷线达产,解放了困扰10余年的35亿元投资。

5. 赵进才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赵进才研究员长期从事有毒有机污染物光催化降解机理研究,提出并确立了不同于传统紫外光光催化的染料污染物可见光光催化降解机理,发现了光催化反应过程中氧原子转移的新途径,阐明了分子氧在光催化反应中的新作用。提出了二元协同改性的光催化材料设计新思路,设计合成了系列新型高效高稳定性可见光光催化材料。在Nat. Catal.、PNAS、JACS.、Angew. Chem.、Environ. Sci. Technol.等SCI 刊物上发表论文400 余篇,SCI 他引30000余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基于光催化基础研究,研制了光催化/吸附一体化饮用水净化工艺及设备,在内蒙牧区完成了近万牧民(2500余口水井)饮用水净化示范应用,积极推动了牧区饮水安全问题的解决。与企业合作,开发了工业废水光催化深度处理工艺及装备,针对污水厂提标改造、印染废水及场地污染废水深度处理等不同需求建立了处理量250 - 1500吨/日的应用工程,产生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997 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4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8年当选欧洲科学院(EurAsc)外籍院士。2005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10 年获日本光化学协会“亚洲及太平洋光化学家讲座奖”,应邀担任Energy Environ. Sci.等6个国际期刊的编委或顾问编委,任《环境科学》、《化学进展》刊物主编。

 

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先进集体拟提名对象

团队名称绿色化学与技术

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团队负责人:韩布兴

团队长期从事绿色化学与技术研究,致力于拓宽物理化学研究范畴,解决绿色化学与技术领域的关键难题。研制了多台仪器装置、创新了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多种绿色溶剂复杂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揭示了体系相行为、分子间相互作用、微观结构与其性能的内在联系,为绿色溶剂在化学反应、材料制备、分离等领域的应用奠定了重要科学基础;开辟了离子液体吸收SO2新方向和离子液体微乳液研究新方向。发展了多种可再生、可循环碳资源(如CO2、生物质、废弃塑料和有机垃圾)清洁高效转化利用的新方法和新路线,如CO2转化制备化学品和燃料、生物质转化制备高附加值芳香化合物、废弃塑料解聚合成化学品和燃料、餐厨垃圾水解转化制备有机肥等,揭示了催化反应机制。研究成果推动了物理化学、绿色化学与技术的发展,对实现绿色与可持续发展和“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团队由1名院士、2名杰青、6名国家青年人才等具有博士学位的20名科研人员组成,在绿色化学与技术领域处于国际领先行列,在 Science等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9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70余件,撰写中英文专著5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等科技奖6项。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