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020-29116152、020-29116153

化学加_专业的精细化工医药产业资源供需及整合平台

JACS:同济大学许维教授团队分子“华容道”中卟啉取向选择性研究新进展

来源:同济大学      2023-10-07
导读:9月28日,《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在线发表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许维教授团队的研究论文“Revealing the Orientation Selectivity of Tetrapyridyl-Substituted Porphyrins Constrained in Molecular‘Klotski Puzzles’”。该研究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成像/操纵技术在Au(111)表面上构建了含多种局域分子环境的“华容道”模板,研究了分子间相互作用对卟啉分子的取向选择性的影响,并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进一步揭示了分子取向转变的机理。


 

有机分子在自组装结构中的取向直接影响有机材料的性能。因此,在单分子尺度上精确识别和控制有机分子的取向对于理解自组装机理并发展先进有机功能材料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谱学方法可以区分平行或垂直于薄膜平面的分子取向,并实现分子平均取向的监测,但是无法表征单个分子的具体取向。在此方面,扫描探针显微镜(SPM)则提供了一种在单分子尺度上表征有机分子在表面上具体取向的强大手段。另外,SPM操纵技术能够可控地诱导孤立分子在表面的运动,从而精准控制该分子的取向。然而到目前为止,在组装结构中的分子取向选择性仍未可知。因此,通过构建不同的分子环境来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对于有机分子取向选择性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进一步推动功能化的有机纳米器件的发展。许维教授课题组利用STM横向操纵技术构建了含多种局域分子环境的“华容道”模板,研究了分子间相互作用对卟啉分子的取向选择性的影响,并结合DFT计算揭示了分子取向转变的机理。该研究在单分子尺度上展示了自组装结构中分子间相互作用与分子取向的精妙关联,提供了有机材料中分子取向选择性的基础理解,进一步有利于发展先进有机功能材料。

 

张弛教授、许维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课题组博士生易泽伟为论文的第一作者。

许维教授课题组主要利用扫描探针显微镜(SPM)相关技术结合理论计算开展表面物理化学前沿研究,在表面分子组装、表面分子反应、表面精准合成等方向进行了系统和深入探索,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已在该领域知名权威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论文共计被引用>3000次。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jacs.3c03777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