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化学加_合成化学产业资源聚合服务平台

孙大海: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写在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获奖20年之后作者:

来源:中国化学会      2023-12-22
导读:2023年,正值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设立40周年,这是中国化学会设立最早的学术奖励,40年来,已产生362位获奖者。为庆祝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设立40周年,特别企划了“化学青春在路上”专题分享,将陆续推出获奖人与青年化学奖相关的故事及感言。期待这些分享能为更多正在化学科研之路前行的青年人带来启迪与共鸣。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写在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获奖20年之后


作者:孙大海


1993年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获得者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人生已入不惑。恰如弱冠之年于母校中山大学的清幽与静谧中秉灯夜读时的心无旁骛,此刻的我,正沐浴着北方初春尚显微凉的晚风,静坐于天津家中的窗前,凝视着窗外这座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毅然肩负起祖国经济第三增长极重任的城市,这座经历了一天的紧张与繁忙而渐渐松弛下来的城市,这座于华灯初上之时开始显得格外安详与温馨的城市。卸下一天的疲惫,我的思绪也如同窗外这座节奏渐缓的城市一样,开始变得悠远。

从16岁踏入中山大学的校门,带着对母校“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校训的敬畏之心与感激之情,我获得了自己所挚爱的化学专业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期间经过华中科技大学短暂的助教生涯,获得博士学位后留在母校中山大学化学系任教,并在任教期间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同年以访问学者的身份于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分析科学中心从事专职研究。三年多的美国生活除了拓宽了自己在学术研究领域的视野,并取得一定科研成果,还有幸结交了很多有着同样理想与追求的海外求学者。归国后,我应邀到美丽的厦门大学,继续从事我所热爱的分析化学教学及研究工作,并晋升教授,任现代分析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获评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等称号。

回首过去几十年人生之路,与化学结下的不解之缘始终让我感到踏实而欣慰。从1979年进入中山大学化学系学习,到2000年从厦门大学化学系离开,我把人生中最美好的20年献给了自己所热爱的化学科研事业。是化学,赋予了我人生中最深层次的自信,培养了我严谨细致的科研精神。这些宝贵财富让我在日后的工作中收获良多,受益匪浅。这些年来,自己获得的奖励与荣誉有不少,但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在1993年获得的“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那是我从事化学科研工作以来所获得的第一个全国性的奖励,恰逢自己30岁生日,也成为献给自己而立之年最好的礼物,可以说是我人生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激励着我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鼓舞着我以更大的热忱投入到科研事业与创新工作中来!

2000年,我离开了自己挚爱的化学领域,转而去了厦门火炬高新区,从事科技创新服务与留学人员创业服务方面的工作。我曾犹豫过,权衡过,是否要离开自己奋斗了20年的教学科研岗位,去做一份相对陌生且挑战性极大的工作。最后,责任感与使命感说服了我,在“独善其身”与“兼善天下”之间,我选择了后者,选择了为更多有着和我一样创新创业梦想的青年人去开拓一方热土,打造一个国度,奉献一片赤诚。于是,我从一位人民教师,成为了一名公务员,在厦门高新区一干就是10个年头。在这10年里,我曾先后担(兼)任过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助理,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常务副主任、主任,厦门软件园主任,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主任,厦门火炬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厦门市人大常委会侨台外事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主要负责招商引资、经济发展、招才引智、创业孵化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在这10年中,经过我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有200多家孵化企业先后“毕业”,其中有100多家已在厦门购地建厂或购买新的办公场所,形成了电子信息、电工、光电、软件等行业的产业集聚。此外,经过我的倡议和推动,厦门大学、科技部火炬中心、厦门市科技局、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共同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专门从理论上研究孵化器发展的研究机构——厦门大学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中心,我有幸担任中心主持工作的常务副主任,并承担了多个国家火炬计划研究课题。在这10年中,我还先后获得了由中组部等六部委联合授予的中国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受到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接见),由科技部授予的国家火炬计划实施15周年、20周年先进个人奖,由团中央和全国青联授予的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创新优秀奖等荣誉。2009年,作为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我被中组部选拔参加国庆60周年庆典,受到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李克强等中央领导亲切接见。10年的努力,过往成绩的取得,更坚定了我为更多的人服务的决心和信心,每当看见一批批满怀希冀的留学回国人员渴望创业的梦想得以实现,每当目睹一个个初出襁褓的中小企业茁壮成长为行业巨人,每当感受着高新区创新创业的气息日渐浓厚如洪流般奔涌,在我心底总会掠过一丝欣慰,它如甘甜的清泉,拂过我的肺叶,涤荡我的心灵,让我坚信,青春无悔,选择无愧!

2010年的冬天,我挥别了厦门,这座生活了十几年的花园城市,挥别了昔日的老领导和老朋友,继而北上。这又是我人生中的一次选择,这一次,我选择了天津,选择了滨海新区!

这是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坐拥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北方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生态城市,天津,以其开放包容的胸怀、务实创新的态度、爱国诚信的民风,广纳四海来客,笑迎五湖宾朋,成为环渤海经济圈最为璀璨的明星城市,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阵地!2012年,天津实现GDP总量近1.3万亿元,增速13.8%,位居全国第一,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的大背景下,强劲领跑中国经济,人均GDP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前三位,人民幸福指数稳居全国各省、直辖市前列,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与和谐稳定的社会格局。

21世纪初,中国政府将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列入了国家整体发展战略,这是继深圳特区、浦东新区开发开放之后,中国区域开发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滨海新区也随即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借助突出的政策、区位、产业、交通、人才等优势和广阔的市场腹地,滨海新区以“十大战役”为载体,以“十大改革”为动力,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各项经济指标已全面超越浦东新区,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200亿元,以强劲势头引领环渤海区域的发展,成为全国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工作生活在滨海新区,人们总会发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人民情绪饱满,热情高涨,干劲十足,到处都呈现出热火朝天、飞速发展的景象!

天津滨海高新区,成立于1991年,是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滨海新区的领航区。成立20余年来,滨海高新区坚持以创新谋发展,以规模提水平,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近十年来,滨海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复合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0亿元,增速超60%,位居全市各区县、功能区之首,全国各大高新区前列,在自主创新、招才引智、招商引资等方面走出了一条带有滨海特色的新路子。2011年4月,中组部、国务院国资委决定在滨海高新区建设全国仅有四家的未来科技城,滨海高新区正按照温家宝总理提出的“智慧经济城、创新先导城”的要求,把未来科技城建设成为央企、民企、外企在津的“人才、研发、产业”三位一体科学发展的生态智城。2012年8月,滨海高新区还成为全国仅有的四家“新三板”首批扩容试点园区之一,借助滨海新区金融开放先行先试政策,将进一步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从2010年年底来滨海高新区担任管委会副主任,并分管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创业孵化、工商行政服务以及软件产业发展等工作至今,我用两年多的时间目睹、感受、并亲身参与着滨海高新区的建设与发展。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忙碌着,感动着,热爱着,我被这片充满激情、孕育希望、铸就梦想的热土深深吸引。这里有全天津乃至全中国最快的发展速度,最优秀的复合型人才,最丰厚的支持政策,最优越的发展环境,最完善的服务体系。在这里,创新,就如同空气,弥漫在园区的每一个角落;激情,就如同阳光,照耀在园区的每一寸土地;友善,就如同歌声,飘荡在园区的每一条街道。滨海高新区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着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各类创新创业人才来此发展,共同谱写未来更加美好的崭新篇章。

曾有人问我,放弃为之奋斗了20年的科研事业,放弃做大学教授的清高与自由而去政府部门工作是否会得不偿失?现在也有人问我,放弃工作生活了10多年的厦门而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重新开始自己的事业,是否会有诸多不舍?每当这时,我总是淡然一笑。其实,豁达的人生何言放弃?广博的天地又何谓不舍?我离开了自己深爱的化学领域,却找到了能为更多和我一样有着创新创业梦想的留学青年服务的平台,我离开了无比眷恋的厦门,却来到了更能让自己充实,更能为他人、为祖国贡献力量的滨海。从这个角度讲,放弃未尝不是一种延续,割舍又岂非一种升华?只要胸中铭记最初的执着,心中常怀感恩的明澈,就去尽情地延展生命的宽度与广度吧!蓦然回首,我们终会发现,在那条我们曾挥洒过汗水的人生之路上,早已开遍了美丽的理想之花,结满了累累的成功之果,正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想,这也是青年化学奖“激励青年,奖掖后学”成立之初衷所能带给我们的最终奥义与最大启迪!

2013年3月于津门湖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