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化学加_专业的精细化工医药产业资源供需及整合平台

周朝晖:我与化学结缘

来源:中国化学会      2024-01-06
导读:2023年,正值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设立40周年,这是中国化学会设立最早的学术奖励,40年来,已产生362位获奖者。为庆祝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设立40周年,特别企划了“化学青春在路上”专题分享,将陆续推出获奖人与青年化学奖相关的故事及感言。期待这些分享能为更多正在化学科研之路前行的青年人带来启迪与共鸣。

我与化学结缘


作者:


1999年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获得者


我是一名大学的化学教师,在厦门大学化学系从教了二十年,在我的心中一直闪耀着一点光亮,那是对化学的热爱,就是这点光亮指引着我不懈努力。下面谈点关于自己于1999年获得“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后为人、为师、为学的感想。

我认为教师需要有宁静致远、淡泊名利的治学心态。在当下这样一个充满诱惑的社会里,教师的定力十分重要,这种定力表现为治学上能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其次是热爱学生,教师本身的价值,在我看来,不是为了成名成家,而是为了探求教育的真谛,更好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只有满怀对学生的一腔热爱,治学之路才能够走得远。在具备这些基础的同时,教师还要积蓄深厚的学术和文化底气。为了积聚学术和文化底气,在探索化学教学的路途上,我铆足了劲儿不断学习、追求和钻研。我先后到香港中文大学、苏黎世联邦工学院、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和大型同步辐射实验室SPring-8学习、研修并与国外科研机构合作,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做到教学相长。举个例子:最早我是在学习天然产物的合成中,学会了使用官能团保护来合成系列哥纳香属植物的吡喃酮类天然产物;在教学中我把络合滴定中的掩蔽剂、解蔽剂和官能团保护之间的联系搬上了讲台,实际上络合滴定就是金属离子对螯合配体进行官能团保护的典型实例;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对可溶性配位聚合物取代反应、螯合物侧链基团反应性等知识的掌握,我找到了配位反应中官能团保护的一些实例。后来,我还从固氮酶催化活性中心的配位碳对六铁配位原子的保护,找到了配体对金属离子保护的例子;随着对官能团保护理解的深入,我重新思考:官能团保护除了在有机化学中广泛应用外,也能在配位化学中发现新的应用,从而更加丰富了教学的内容。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作为一名化学教师,需要在探索学术和教学的道路上不断地追求。

回忆我刚参加工作五年时,我感到自己进入了教师发展的高原阶段,工作情绪有些焦虑,有工作的倦怠感和专业发展的危机感。所以,我选择通过做课题研究,来冲破教师发展的高原期。1995年,我申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柠檬酸配合物制备复氧化物选择氧化催化剂研究”的课题,幸运获得批准。经过三年研究,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顺利完成。1999年,我被福建省化学会推荐参加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的评选并获奖。作为教师,获奖后使我更加明白,要胸怀远大的志向,就必须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我继续思考,希望课题研究成果能对复氧化物材料制备有些用途,经过不断的积累,有关柠檬酸法的综述在2011年的《中国科学》杂志上得到发表。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先后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型多相不对称加氢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和性能研究”、“配位保护在有机多羧酸合成中的新方法研究”和“氨基多羧酸高效高选择性络合催化降解研究”;同时单位又让我负责化学化工学院研究生管理的任务。近千名研究生的管理工作,分散了我很多的工作时间。为此,我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全力投入课题钻研和研究生管理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完成时,我也如同经历了一次人生的轮回,我看着她从无到有,从婴孩长大成人,从酸、辣、苦到甜,既有成就感、满足感,又隐约感到些许的心力交瘁。但对化学的无限热爱,又使我重振精神,背上行囊,踏上下一次的征程!

自获青年化学奖以后,我先后参加了两部教材的编写,有两项中国发明专利,发表了近百篇论文,论文被其他研究组引用800余次。现在我坚持每年培养一名博士和一名硕士研究生。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给我的收获不只是得到了一个奖,而在于使我对化学教学的认识有了重要的突破。虽然我只是一名化学老师,并没有主动建构过所教化学课程的教学体系。但通过做课题、写综述,我逐渐深入了解所教化学课程的体系,思考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可以说,1999年青年化学奖的获得,使我对化学教育观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此,我会很自然地站在整个学科的高度来审视教学,从学科的核心知识体系来设计教学,我又时常从学科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侧面来解读教学中的概念,教科书上几行简洁的平心静气般的文字,我可以读出它的背后隐藏的鲜为人知的秘密。在这之中有科学之间的争执,有科学家的血汗和付出。这样的经历,使我逐渐形成了科研与教学相交融的教学风格。通过科研实践,我能较准确地把握化学概念、化学规律的由来和演变,并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概念或规律的本意。我觉得这种教学更能逼近化学发展的真相,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学科发展的脉络,从而树立科学的意识。

成长的原动力来自对化学的热爱,如果有人问,你的动力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我喜爱化学!我有一种深深的对化学学科的情感,这种情感并不是一开始工作就有的,而是逐渐产生的。现今有的人在享受化学对现代文明所作出的种种贡献,却不公平地把现代文明社会中的失衡与灾难的责任归之于化学。这是我作为一名从事化学教育的教师不能接受的,我一定要尽我所能把这种观念扭转过来。物质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关键是使用它的人。解铃还须系铃人,要解决化学对社会造成的一些灾害,如食品安全、环境问题等,只有更加重视和发展化学学科,重视化学人才的培养。在精神上不断支持我的动力,就是我要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化学的重要性给予应有的认同,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学生从事化学事业,共同迎接21世纪化学发展的黄金时代。

回顾二十年的教师职业生涯,我有过苦恼,流过汗水,更有成就感。我的学生健康成长,我也曾破格晋升职称。作为课题负责人,如今我已经主持完成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这一次次的机遇和阶梯加速了我的成长。我会很珍惜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这项荣誉,要向中国化学会的老前辈学习,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