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化学加_合成化学产业资源聚合服务平台

谭建荣院士:给高校科研人员一个安静的板凳,再鼓励他们坐冷板凳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2024-05-10
导读:党的二十大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三者有机结合、一体统筹推进。教育强国建设,高等教育是龙头,肩负着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重要战略任务,面向新征程新任务新目标,我国高等教育正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支撑高水平创新。为全方位展示最新实践成果,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中国教育在线推出《高教前沿》高端访谈栏目,汇聚独家视角,分享真知灼见。在第6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工程专家、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谭建荣,接受了中国教育在线的专访,就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工科人才培养、高校科研及产学研融合等问题分享了他的观点和思考。

· 嘉宾简介 · 

谭建荣,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工程专家、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及理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方面的研究。


Q

中国教育在线:谭院士您好,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各界热议的话题。创新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基础和先导要靠教育。您是如何看待高等教育与发展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谭建荣:当前,企业正处于从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的关键阶段,最为紧缺的就是复合型人才。我国的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工科教育要着眼于培养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过去,工科院校的专业分得过细,形成了很多专业壁垒,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而只有综合性、复合型的人才,才能切实解决新质生产力发展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Q

中国教育在线:近年来,“工科理科化”趋势受到大家的关注,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谭建荣:工科有工科的特点,但工科也需要理科来支撑。像我们浙江大学在(1952年)院系调整以后,实际上变成了单纯工科性的大学,但后来我们的老校长刘丹率先在工科院校当中重建理科,这是正确的,因为理科是工科的必要支撑。但是,把工科理科化是不对的。任何事都不能走极端,一极端就会走向反面。工科教育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注意,动手能力并不是“搬砖头”的能力,这个动手能力是指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我认为这三个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Q

中国教育在线:随着ChatGPT、Sora的横空出世,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冲击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重要课题。您认为我们如何去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尤其是工科人才呢?


谭建荣:我认为,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复合型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课堂教育体系和实验体系。将信息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等高新技术跟产品设计制造技术融合起来,建立这样一个课程体系,同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材体系及实验体系。可以说,这方面我们任重道远。


Q

中国教育在线:

这里面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谭建荣:最大的难点在于领导的观念。高校校长、书记,包括我们各级政府的观念,只有用先进的观念才能够培养出先进的人才。我认为主要还是观念的问题。


image.png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谭建荣接受中国教育在线专访


Q

中国教育在线:您一直在科研一线。在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下,高校在科技创新方面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去定位?


谭建荣:高校是新的科研思想、新的产业技术的发源地和萌芽地,但真正的产业化还是要靠企业。高校的主责是培养学生,并且由老师带领学生去做研发,研发出新型的技术、系统,新型的解决方案等等,然后由企业进行产业化。高校本身能够直接介入产业化的人是很少的。


Q

中国教育在线:

要进一步加强产教融合。过去在产教融合方面我们有很多卡点和难点,包括高校的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不够理想等等。您认为在促进产学研用融合方面要如何发力?


谭建荣: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卡点,就像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产教融合也是这样,各个项目有各个项目的难点,不尽相同。没有统一的难点。有些项目缺资金,有些项目缺人才,有些项目缺政策,有些项目缺土地,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创新企业是主体,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问题为导向,这样才能打通整个链条。单从高校端来看,需求是不足的,包括科研需求、创新需求,以及有效的社会需求。社会需求是人类前进的革命动力。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需求特点。现阶段的创新,企业是主体。


Q

中国教育在线:

要从产业端往上走,才能解决实际问题。国家现在很重视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也出台了很多政策,强调要在他们学术生涯的起步阶段,进行长周期、高强度、稳定的培养,让青年科技人才甘坐“冷板凳”。您怎么看?


谭建荣:我认为现在的问题不是坐冷板凳、热板凳的问题,而是有没有板凳坐的问题。现在大家都在实行末位淘汰,你冷板凳坐了三年、五年没有成果,就要被分流,板凳就没有了。现在大部分科研人员首先要解决的是有无板凳问题,而不是“板凳冷热”的问题。现在,很多青年教师有焦虑情绪,他们首先考虑的是生存问题,然后才是发展问题。所以,首先要给他们一个安静的板凳,然后再鼓励他们坐冷板凳。我认为关键在这里。


Q

中国教育在线:您对青年科技工作者有什么建议或期许吗?


谭建荣:大家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实事求是地发展,根据本单位、本地区、本学科的特点来发展。优秀人才的成长没有统一模式,统一模式就会僵化和教条化。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来选择研究方向,让做科研的人真正喜欢做科研,这是本质问题,培养兴趣是关键。培养学生也是这样,要培养学生对本专业、本研究方向的兴趣,有了兴趣,他自己就会去钻研。所以我们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要让他热爱本专业。


中国教育在线:是内驱,而不是外面驱动。


谭建荣:对。


本文系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在第61届高博会“高教前沿”栏目的访谈实录,内容有删减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