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化学加_合成化学产业资源聚合服务平台

安心于道苦修冥想,体脑兼勤一意孤行——华中师范大学吴安心教授的教研路

来源:南充新闻网      2024-05-13
导读:“我把青春留下,用知识载满我的帆船;我把汗水留下,换取一身经世致用的才干”。20世纪80年代,大学时期的吴安心在日记里写下这样一句话。此后的数十年间,他博览群书,勤奋工作,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这句曾经的诺言,用知识与汗水在化学生物领域结下了累累硕果……

山大林秀养异兽,水深色蓝育巨鳞!美丽而神秘的湘西,不断涌现出无数杰出的儿女,近世代群星闪耀,事迹昭彰,也潜移默化地浸染和激励着这块热土上后学少年的心灵。

五十多年前,湘西一家乡村庭院里,一位穿着破旧衣衫的母亲正在询问低头瘦弱的小孩:“五儿,今天你的老师来家访了,说你学习反应迟钝,只怕你读书读不好,将来没有出息,要不你就不读书了,去学木匠行不行?”小孩仰望着母亲,眼中露出坚毅的目光央求道“妈,还是让我上学吧,老话不是讲吗:菜刀易磨易锐钝于小枝,斧刃虽厚难磨能锉大树!我肯定会学好的,只是比别人慢一点!”从此乡间小径上就有了一位只身孤影的小孩,边走边读边背书,被村民传为书痴。

“我把青春留下,用知识载满我的帆船;我把汗水留下,换取一身经世致用的才干”。20世纪80年代,大学时期的吴安心在日记里写下这样一句话。此后的数十年间,他博览群书,勤奋工作,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这句曾经的诺言,用知识与汗水在化学生物领域结下了累累硕果……

“安心”做科研

湖南湘西,一块地处大山大水、人杰地灵的地方。在那里,山崖山岩是他们的屏障,被山裁剪过的溪水河流绕过家家户户的吊脚楼,氤氲着的水汽为这块土地平添一份楚楚与神秘。

对于现代人而言,有关湘西的印象,或许是两个极端:一面是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民风淳朴,纯真无暇,宛如与现实毫无关联的乌托邦;一面是革命的红色湘西,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在这里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或许唯有将这两者融合,才能更全面地了解生于斯长于斯的湘西儿女。

1981年的夏天,一个血气方刚的湘西子弟,离开了生活了18年的家乡,以高考化学单科几乎满分的成绩,拿着兰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前往心目中的象牙塔,主攻有机化学专业。在入学的开学典礼上,一位知名学者对这些入学新生激情昂扬地说下了这样一句话——“安心做科研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期望!”因为名字里碰巧有“安心”二字,这句话被这位学子深深地浸入心底,并立志于科学创造。也是从18岁的那个夏天,注定了年轻学子吴安心此后的人生都将与“化学”二字产生密不可分的联系。

吴安心的家族原本是湘西土家族的土司之一,近代大革命时期曾有多位血亲都是红二方面的草创者和八一南昌起义的参与者,走过长征路,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从小聆听着前辈们的革命事迹的吴安心,立志要把长征精神、革命精神带到自己的学习与科研领域里,许身为道,“驭驾山川做我虎臣,差江遣海做我三军,日月和弦我以鼓瑟,自然有律我听其声!”。

为此,对于知识,他如饥似渴地汲取,在勤奋学习专业课之余,阅读了大量课外书籍,利用一切时间旁听校内知名教授的课程。并常年保持着做笔记、记日记的习惯,在校期间荣获“全国优秀大学生”称号。1985年,吴安心大学毕业后以有机化学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兰州化物所与西北师范大学联培的硕士生,攻读有机量子化学专业;此后,他又攻读了兰州大学的博士学位,以及在香港科技大学、美国马兰里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3年,吴安心应聘到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任教,迄今已20余年。在7300多个日子里,吴安心辛勤教学,刻苦钻研,在化学生物领域继续发光发热。

“easy”背后是苦行僧般的自律

作为湘西儿女,一方面,霸得蛮、耐得烦、吃得苦,是吴安心融于血脉里的基因。而在另一方面,他也如同沈从文笔下山水深处的淳朴人民,质朴、纯真,纵然来到城市,仍以“乡下人”的身份安身立命,勤恳工作,踏实做事。就像在香港求学期间,吴安心的导师推荐他去美国进修时,向美国导师说过的一句话:“He can make your life easy !”而在“easy”的背后,是一丝不苟的做事态度,勤奋刻苦的埋头苦学,和对自己的工作“保持零失误”的严格要求,恪守“不贰过”的做事信条。

从少年开始,吴安心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早起。每天5点起床,洗漱完之后,带上一块面包或饼干,再加上一瓶牛奶,就出门开始一天的工作,风雨无阻。

在女儿眼里,吴安心永远都是一副忙碌的样子,每天有各种事务需要处理。不仅要从事科研活动,查阅大量专业文献,修改学生撰写的科研论文,与研究生讨论研究问题,参加众多学术会议,撰写各类基金项目申请书;还要长期坚持站在教学第一线,给本科生、研究生开设多门课程,授课内容不拘泥于课本,喜好师生互动,善用道具,风趣幽默,深得学生喜爱,常成为学生热门修课之一,因此也获邀多所大学聘任为兼职教授。

为了不影响教学效果,吴安心总是把每学期的课程安排提前告诉妻子,让她在日历上标识出来,并要求妻子每次上课之前半小时打电话提醒;同时安排不同研究生负责每一门课程,在上课之前的十五钟打电话提醒;自己又在手机上设置电话铃声提前十分钟提醒。

女儿曾问父亲,为什么要搞三次提醒服务,是不是太多余?吴安心解释道,不能保证每一个人每一次都记得,教学必须要求零失误!三种提醒设置是一种最大概率的保证方法。而在课堂上,吴安心总是声音洪亮,手舞足蹈,激情饱满,由浅入深,旁征博引,一门普通专业课程达到像一场学术报告的效果,很受学生崇敬。吴安心也因此获得“三育人标兵”“感动校园的教师”“我心目中的好导师”等一系列荣誉。

在科研方面,吴安心同样兢兢业业,数十年带领团队持之以恒,不敢有丝毫马虎,相继在有机化学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富有前瞻性和原创性的科研贡献,开拓了多个崭新的研究方向。其中在超分子领域,成果最为瞩目。尤其是探索多样性分子集群自分类行为的研究做出了被业界誉为“里程碑”的工作。

在分子集群自分类行为研究的基础上,吴安心带领团队率先开展“分子系统”领域的研究,首次关注多样性有机单元反应的内在关系性,并提出“反应网络”的新概念,将超分子化学自分类原理运用到有机合成中,他提出了设计高阶的串级反应新类型——自分类反应网络,被有关学者誉为是有机合成中的一种新颖合成策略:“MPCD 合成策略”或“SSD 合成策略”。在该合成策略的指导下,历经二十余年的努力,团队相继发表了百余篇系列研究论文和构建八十余种芳杂环结构体,完成了“I2/DMSO 组合试剂系统介导下基于原位捕获芳基酮醛构建杂环的反应系统”基本框架的构建,这一反应系统被学界同行评价为“一个原创性的、工具性的、广谱性的反应体系”,并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借鉴、认可和赞誉。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有多达百余个课题组引述和借用项目完成人所发展的合成方法,收入五十余部国际学者的专著。而吴安心及其合作者也成为在分子水平方面最早明确提出“自分类”这一概念、研究命题和揭示相关原理的主要学者之一。

此外,吴安心对“自组织合成一锅法直接构筑天然产物”这一挑战性命题进行了探索,完成了一锅或简短修饰步骤合成五十余种天然产物目标分子的研究工作。该策略为天然产物的全合成提供了一条全新高效的途径,并作为经典案例入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英国《自然》杂志发布 2014 年全球自然指数时对课题组在该方向的研究给予了关注和评述。

其部分早期的研究工作也先于“多样性导向合成”这一概念的提出和研究热潮,具有鲜明的前瞻性。他所开拓的多样性分子集群的自分类行为、反应网络等多个研究方向,都代表了化学科学的国际最前沿,并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科研在该领域的国际地位。鉴于他在专业领域的突出贡献,吴安心先后被评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突出贡献专家、市劳动模范。

在回忆自己艰辛的科教之旅时,吴安心感叹道:“实际上做原创性研究是很艰难的事情,在暗常先觉,异见难合群!”一些新的概念和新的现象刚开初是不容易为学界同仁认可的,争取经费难、发表论文难、让学生同行理解难,为什么?因为研究分子结构学、分子材料功能性是直观数据,源自于人类的五觉感受“眼耳口鼻体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很容易感知,而分子信息学或分子系统学等层级的研究带有“冥想和猜测”,只能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和案例积累才能成为公认的学说,这也成为中国学者很少能创建新理论的根源。所以科学界历史中许多做出杰出成就的人士,都具有“独执偏见,一意孤行”的性格。吴安心最后说道:“判断一个科研工作者是不是在做基础理论研究,就看他是否能够正确理解这句话:科学是从虚相到本征的追踪,技术是从此相到彼相的转化;科学基于顿悟,技术基于进化!”

“以我的热血献给祖国,以我的赤诚献给亲友,以我的成就献给母校,以我的痴恋献给科学,以我的博爱献给自然,以我的勤奋献给人生!”这是吴安心大学时期写的一篇日记,题名为《豪情》。这也是对吴安心数十年科研、教学生涯的生动注脚。(文/李霞)


跳转阅读:吴安心四十余年科研回溯——在暗常先觉:超前先发与遗憾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