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化学加!萃聚英才,共享化学!化学加,加您更精彩!客服热线:400-8383-509

化学加_合成化学产业资源聚合服务平台

上海交通大学张万斌JACS:Pd/Cu协同催化Wacker-Type的立体发散性双碳官能化反应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2024-08-08
导读:不对称Wacker-Type的双碳官能化反应是不对称催化领域中重要但又极具挑战性的课题。基于双金属协同催化策略,上海交通大学张万斌教授课题组报道了一种Pd/Cu协同催化的不对称Wacker-Type双碳官能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优异对映选择性和非对映选择性的2-茚满基结构骨架,展现出优秀的官能团耐受性。通过改变两种手性金属催化剂的构型组合,可以方便地获得产物的四种立体异构体。这是首次通过双金属协同催化策略实现非活化烯烃的立体发散性双官能化反应。

正文

Wacker反应是第一个工业化的金属有机反应,亦是均相催化和配位催化中里程碑式的反应。其能够利用廉价易得的烯烃制备各种醛酮类化合物。在过去几十年中,Wacker反应及Wacker-type反应一直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高度关注。不对称Oxy-/Aza-Wacker-type反应已经得到了相对充分的发展(图1A,然而碳亲核试剂参与的不对称Wacker-type反应仍然发展缓慢(图1B)。协同催化策略是一种能够提高反应活性和立体选择性,同时可以实现多手性中心分子立体发散性合成的高效策略。在过去的十年里,金属/有机催化、双金属协同催化和有机/有机催化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迄今为止,这一策略主要集中在烯丙基、炔丙基以及联烯基中间体参与的反应中,而对于未活化单烯烃的反应尚未有所报道。

上海交通大学张万斌教授课题组长期致力于双手性金属协同催化体系的开发及其立体发散性合成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2016年,该课题组报道了第一例基于双手性金属Ir/Zn协同催化策略的立体发散性反应J. Am. Chem. Soc.2016,138, 11093,随后又开发了Ir/CuPd/CuNi/Cu等多种双手性金属协同催化体系,并成功应用于含两个手性中心化合物的高效不对称合成J. Am. Chem. Soc.2018,140, 2080;J. Am. Chem. Soc.2020,142, 8097;CCS Chem.2021,4, 1720;J.Am.Chem.Soc.2021,143, 12622;Angew.Chem.Int.Ed.2021,60, 24941;Angew. Chem. Int. Ed.2022,61, e202203448;Angew. Chem. Int. Ed.2022,61, e202210086;Angew. Chem. Int. Ed.2023,62, e202218146;Angew. Chem. Int. Ed.2023,62, e202305680;Angew. Chem. Int. Ed.2023,62, e202313838;CCS Chem.2024, DOI:10.31635/ccschem.024.202303749; J. Am. Chem. Soc.2024,146, 9241; Angew. Chem. Int. Ed.202463, e202407498)。另一方面,该课题也一直致力于不对称Wacker-type反应的研究(Tetrahedron Lett.2010,51,5124; Angew. Chem. Int. Ed.2012, 51, 9141; J. Am. Chem. Soc.2018,140, 7587)。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张万斌团队结合双金属协同催化策略与不对称Wacker-type反应,报道了一种Pd/Cu协同催化的不对称Wacker-type双碳官能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优异对映选择性和非对映选择性的2-茚满基结构骨架,展现出优秀的官能团耐受性。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改变两种手性金属催化剂的构型组合,可以方便地获得产物的四种立体异构体。(1C

1.jpg

图1 Pd催化的不对称Wacker-type官能化反应研究进展

在最优反应条件下,一系列含2-茚满基的亚胺酯化合物很容易以高收率合成,且大部分具有优异的立体选择性(高达>20:1 dr>99% ee,图2和图3。值得注意的是,链状的醛亚胺酯化合物3bs以及3bt同样可以以高立体选择性获得。

2.jpg

图2 三氟甲磺酸酯的底物适用性

3.jpg

图3 亚胺酯底物适用性

基于双金属协同催化的双手性诱导机制,从相同的底物出发,仅仅通过改变催化剂配体的构型即可获得手性茚满化合物3bc的全部四种立体异构体,且反应具有良好的产率(76%-92%)和良好的非对映选择性和优秀的对映选择性(4:1->20:1 dr98%->99% ee(图4)。

4.jpg

图4 立体发散性合成

5.jpg

图5 立体发散起源的计算研究

作者随后对反应过程进行了DFT计算 (5)结果表明反应的速率决定步骤为芳基三氟甲磺酸酯与Pd(0)催化剂的氧化加成过程。非对映选择性受TS2-aTS3-b共同影响,这分别代表了亲核碳钯化和还原消除过程。形成(S,S)-3aa的能垒比形成(S,R)-3aa的能垒低1.9 kcal/molTS2-a vs TS3-b),与实验结果定性一致

6.jpg

图6 推测的机理

基于以上结果,合理的催化循环如下:原位产生的活性0Pd催化剂与三氟甲磺酸酯发生氧化加成过程生成中间体A,随后与烯烃与三氟甲磺酸根发生配体交换生成烯烃配位的中间体B,由Cu催化剂、亲核试剂前体以及碱共同产生的活性亲核物种D以反式碳钯化过程进攻中间体B得到中间体E,中间体E发生还原消除得到目标产物(S,S)-3aa(图6)。

另外,作者对该反应的转化和应用也进行了研究。首先进行了克级放大合成实验,发现反应可以保持>20:1 dr>99% ee的立体选择性随后催化产物进行了FC酰基化反应,苯甲醚的脱保护反应,甲酯的水解反应以及亚胺的环氧化反应证明了上述反应的潜在应用价值(图7

7.jpg

图7 产物的衍生化


总结

本文报道了一种Pd/Cu协同催化的非活化烯烃的不对称Wacker-type双碳官能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优异对映选择性和非对映选择性的2-茚满基结构骨架。这是双金属催化策略在具有挑战性的非活化单烯烃官能化反应中的首次应用。

文献详情:

Pd/Cu-Cocatalyzed Enantio- and Diastereodivergent Wacker-Type Dicarbofunctionalization of Unactivated Alkenes

Wenzhi Zhu, Chongyu Han, Guoqiang Yang, Xiaohong Huo*, and Wanbin Zhang*

J. Am. Chem. Soc. 2024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4c06788


image.png

长按扫码,查看原文


声明:化学加刊发或者转载此文只是出于传递、分享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电话:18676881059,邮箱:gongjian@huaxuej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