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冯守华院士团队重点研究了不同A位离子的锰钙钛矿的共价键结构以及它们对ORR催化性能的影响。改文章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Small上,Yu Sun 为文章第一作者。...
为了解决锂金属负极存在枝晶生长的安全隐患,清华大学张强教授研究团队通过研究提出了金属锂沉积扩散-反应竞争机制,引入亲锂共价有机骨架以降低锂离子的界面扩散能垒,获得了无枝晶生长的复合锂金属负极。这为新...
安徽大学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李漫波教授课题组发现胺能调控非均相钯催化氧化中的化学选择性,以此为基础,发展了“三合一”的高效非均相钯催化氧化反应。相关工作以通讯文章发表于Angew. Chem. I...
众所周知,结构多样的多环天然产物,是人类医药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开展机理导向的化学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分子。他们复杂多变的结构,不断挑战着合成化学家发展新颖高效的合成方法以完成对这些多环天然产物的快速...
85后正教授---邓鹤翔,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特别是做MOFs多孔材料的同学,对邓老师的研究成果想必更是如数家珍。然而,有谁知道,邓教授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并非一帆风顺,期间也经历了不少波折。...
中科院理化所吴骊珠院士长期致力于光化学转换的研究,在光化学合成与技术方面开创了“放氢交叉偶联反应”(CCHE),完成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合成价值的精细化学品和药物中间体的光化学合成。芳胺尤其是杂芳胺骨架结...
最近,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游书力研究员团队利用手性亚磷酰胺铱络合物作为催化剂,从对称的双苯酚衍生物出发,通过催化不对称去芳构化(CADA)反应快速高效地实现了含多个手性中心的螺环二烯酮化合物...
11月9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中民院士团队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甲醇制烯烃(DMTO-Ⅲ)技术”在北京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石化联合会”)组织的成果鉴定。...
湖南大学材料院谭勇文教授课题组在纳米多孔材料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General Synthesis of Nanoporous 2D Metal Compounds with 3D Bic...
近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赵学波教授团队在乙炔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分离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论文《通过吸附位点选择性占据实现乙炔/二氧化碳高效分离》(Adsorption S...
我国染料产业将进入以结构调整、产品升级、绿色发展为主要特征的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作为典型的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生物医用染料可应用于荧光标记、体外诊断、疾病治疗等领域。尤其在肿瘤的荧光诊断和治疗上,功能染...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赵成龙博士、陆雅翔副研究员、胡勇胜研究员团队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Prof. Marnix Wagemaker及法国波尔多大学Prof. Claude ...
能源小分子的高效转化在化学化工领域具有重大意义。在原子尺度设计和发展高性能的催化材料已成为该领域的挑战性问题。...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前沿科学中心(柔性电子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黄维院士团队在国际著名刊物Chemical Society Reviews上发表题为“Bioapplications of small...
近日,我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李为臻研究员、乔波涛研究员、张涛院士团队与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合作,在高稳定Pd基甲烷燃烧催化剂制备方面取得新进展,以镁铝尖晶石(MgAl2O4)为载体,通过添加非还原性氧化物...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洪文晶教授课题组在电场诱导分子组装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Electric field-induced assembly in single-stacking terphe...
10月30日,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先进炭材料研究部在二维材料物性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CdPS3 nanosheets-based mem...
最近,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汪君教授课题组利用手性暂态导向基策略实现钌(II)催化的不对称惰性C-H键活化,相关研究工作发表在化学top期刊Angew. Chem. Int. Ed.上。...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霍浩华教授课题组在C(sp3)-H官能团化反应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Direct Enantioselective C(sp3)-H Acylation for the...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陈浩教授领衔的“先进材料与绿色催化”课题组青年教师汪圣尧副教授与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叶金花教授合作,在人工光合作用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方面取得新进展,该成果以“Facil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