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1年化学诺奖得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David W.C. MacMillan课题组报道了一种饱和杂环化合物C(sp3)-H甲基化反应,涉及将十聚钨酸盐(decatungstate)光催化和独特的...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李闯创教授团队,发展了独特的钌催化VECP [5+2]环加成反应,并以此为关键策略,实现了具有挑战性的蟾蜍甾醇 bufogargarizin A的首次全合成;同时,从共同的中间体出发...
近日,四川大学余达刚与叶剑衡课题组通过连续光诱导电子转移(ConPET)策略,实现了可见光催化CO2参与的环胺化合物C-N键羧基化反应。同时,这也是氮杂环丁烷、吡咯烷和哌啶的首例光催化还原开环反应。其...
近日,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化学研究所Arjan W. Kleij课题组提出了一种针对1,4-二氢-2H-1,3-苯并噁嗪-2-酮衍生物的串联合成方法。该反应的关键在于如何避免发生热力学上有利的环化反应,并...
近日,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卢一新团队发展了双光催化剂体系,利用草酸作为无痕linchpin,一锅两步(氢-羧基化和脱羧加成)实现了光催化下...
近日,印度加尔各答科学教育与研究所Biplab Maji课题组报道了一种锰催化乙二醇与伯醇的无受体(acceptorless)脱氢偶联反应,直接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价值的α-羟基羧酸衍生物。其中,该反应使...
首例具有全连接三维超大孔道稳定结构的纯硅分子筛,是迄今为止已知的密度最小的二氧化硅多晶型,它的成功创制是超大孔纯硅分子筛合成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
近日,匈牙利自然科学研究中心有机化学研究所Tibor Soós与Imre Pápai课题组报道了环外张力驱动异戊烯衍生物的交叉复分解反应,一种形式的双重C-H键的氧化策略,其可用于异戊烯基化合物(pr...
近日,南京大学的谢劲团队报道了一种温和条件下,结合电氧化还原策略与双核金催化实现的端炔与芳基肼C(sp2)-C(sp)偶联反应,该反应具有优异的官能团兼容性和生物相容性。他们以芳基肼为芳基自由基源,其...
近日,美国西北大学Karl A. Scheidt与得克萨斯农工大学Osvaldo Gutierrez团队报道了一种无需催化剂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策略,直接实现了C-H键的酰化反应。其中,该反应利用了稳定...
黄辉教授团队主要围绕有机/高分子半导体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应用开展研究,在能源转换、光电传感等方向取得了重要科研成果。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申请专利40余项。其中,黄辉教授共同提出的非共价“构象...
1月16日,天津大学“现任领导”一栏信息更新显示,马新宾、王天友和明东任天津大学副校长,韩庆华任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
近日,JACS主编、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ürich)Erick M. Carreira课题组发展了有机光催化非活化烯烃与α-溴-β-酮酯或α-溴丙二酸酯的分子间环丙烷化反应。此转化展现出良...
生物催化以高效、高选择性、易进化著称,美国康奈尔大学的Todd Hyster教授课题组的研究者尝试采用生物催化的方法来实现对硝基化合物的不对称C-烷基化反应。尽管已有许多酶催化的共轭加成或亨利反应可以...
近日,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活体分析化学院重点实验室于萍和毛兰群团队发展了一种聚电解质限域的流体忆阻器,利用单个器件首次实现了神经化学信号与电信号转导的模拟。该研究为发展类化学突触功能器件、神经智能传感、神...
2023年1月13日,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国栋院士/袁国教授研究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上以“Ductile 2-GPa steels with hierarchica...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杨学明院士、肖春雷研究员实验团队联合张东辉院士、张兆军副研究员理论团队,在这一研究方向上取得重要进展,通过控制分子化学键方向,实现了化...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于2023年1月12...
全硝基取代长氮链稠环化合物(TNDPT)作为新一代的含能材料,因其优异的爆轰性能、较低的机械感度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在火炸药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期,西北大学的魏颢课题组与南京理工汤永兴课题组深入合...
近日,香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支志明院士课题组利用铑催化,α-三氟甲基-α-烷基卡宾插入C(sp3)-H键实现了七类三氟甲基官能团化的饱和五元环化合物的合成。...